1.只观察,不评论。
观察是客观描述看到的事物,评判是非得嘴贱给对方一个评价。日常沟通中,评判可比观察多多了,因为我们大脑习惯看到现象就立即分类和下判断。
假如你的朋友向你抱怨,说自己工资月月光,穷得很,你笑她说,谁让你自己花钱总是没有节制,大手大脚。就算你是为她好,可对方听着却很刺耳。
换个说法,只说事实——我发现你最近花了几千块买衣服,对方会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你点出了关键,人家也没觉得受批评,丟面子,友情小船也不会说翻就翻。
同理,同事不配合你的工作,你也别直接去批评对方,你可以问问他,你最近给他发了三封工作邮件,都没收到回复,是什么情况。讨论热点事件也没必要和人争执,说出你反对的名人干过什么具体的事就行,要知道,事实永远胜于雄辩。
如果你经常使用 “从不”、“总是”、“经常”、“很少”这些词,那说明你的评判比观察多,别合计了,赶紧改。
是的,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试想当自己将要说出口的话,自己换做对方,听了会有什么感想,所以说话之前都应该互换身份的去试理解感受,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
2.只说感受,不说看法。
说感受就是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听起来简单,可大多数人就是做不到,一张嘴就变成了看法,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感受却是相同的。
如果妻子和丈夫说,感觉自己嫁了个木头。丈夫肯定不高兴,要是妻子这样说,最近你太忙了,我总是一个人,感觉有些孤单和失落,希望你多陪陪我。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当我们的表达是出于真心,而不是只是经过你的个人大脑。感同身受,就是这个意思,当矛盾或许问题发生后,我们都应该和气处理,说出自己感受的时候,多提提别人的优点。
3.只请求,不命令。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3号那天在预备群里的作业,也是说了那个孩子的是,让“帮手”上升到“助理”。
请求是希望别人能满足你的需求,是求助。很多人把请求说成了命令,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
比如你觉得办公室有点闷,和同事说,把窗户打开一下。对方不答应吧,好像显得自己很小气,这点小忙都不帮,答应吧,心里又不太爽。
这时你应该说,哈罗,可以帮我把窗户打开吗?用问句,不用陈述句,给对方尊重和拒绝的余地,这才是请求。
请求和命令的分寸很难拿捏,如何避免让别人觉得我们是在命令呢?
在工作上,我也是常常以请求的语气,把当天的工作分配给他们,我们领导也曾说过,我们作为管理,应该更加的关心,爱护自己的下属,主动的去帮助他们。
交往的提前就是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