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班主任都会为了班上的那几个"叛逆"孩子而头疼,因为他们任你磨破嘴皮地进行批评说教也无多大改变。当然我带的每一个班级里也都有这样的孩子,只是我一直都喜欢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问题行为,从而改变他们的问题行为。特别是在考了心理咨询师二级后,更加痴迷于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帮助这些孩子。
作为教师的我们是教书育人者,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各式的孩子们,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先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而良好关系建立的基础是聆听,听他们的委屈,听他们的所谓“借口”。解决问题的核心便是与学生产生共情,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问题,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们,最后才是利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直至解决问题。
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办公室突然就听到一学生对着他的爸爸吼“我就是不想活了!死了就能一了百了!到时候看你们去逼谁?”探头一看,惊了自己一跳,竟然是我教的一个班级中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的那个平时有点内向的男孩子。可是此刻的他却犹如一头发怒的狮子:“我现在不相信任何人,你们都是骗子!”
了解才知,原来是父母逼得太紧:拿了第二,逼着拿第一;拿了单科第一,逼着拿全科第一;拿了班级第一,逼着拿全校第一……
每达到一个目标,父母都不满足地不管时间地点地对孩子发脾气,轻则辱骂,重则暴打。比如,在某次月考后,他告诉父亲他的生物打了九十九分,全校第一名,没有听到表扬与肯定,反而换来了一顿打。因为他的父亲说他为什么不能拿满分。
这样的事情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八年级就没有停止过,他觉得自己永远都得不到肯定,他看不到希望,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或许自己就真的坚持不下去而选择轻生。他说他甚至想好了地点与方式。
我只得跟他聊起了他的家庭。原来他的妈妈就是肤色和毛发都发白的白化病患者,不仅不能出去打工,家庭收入低,还使他从小受尽亲戚邻居同学的冷眼。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家在整个家族中都是地位极其低下的。
很明显这是一例严重的心理问题,他的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希望他能通过读书光耀门楣,使他们在亲戚邻居们面前有挺直腰杆的机会,却忽略了一个孩子的承受力。
看着这个自卑而又假装高傲的孩子、过早饱含人间冷酷的孩子、信任严重缺失的孩子,当时我的眼圈就红了。他立即揶揄我:“老师!我不用你可怜!就算可怜又能怎么样?”
我看着他的眼睛却避开了他的问题,只是平静地问:“能跟我聊聊你爸妈的日常生活吗?"
见未激怒我,他也开始稍微放松下来,聊起了他的父亲母亲。他边说,边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告诉我他的父母对他所付出的比其他的父母要多很多!他的妈妈为了不因为她而让自己在同学面前丢脸,每次都只到校门口,再打电话请求他的班主任去校门口了解他在学校的情况。因为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他的爸爸只能做比别人更加繁重的工作,想让他在物质上不比班上其他同学差很多。类似的事情他说了很多。
此刻,他之前那“高傲”的头颅终于低下去了,桀骜不驯的眼神也温顺了不少。我知道在聆听的过程中他的认知观念已发生了变化。
赶紧趁热打铁,进行共情:“我也曾为自己的出身而自卑,对于你在遭受伙伴们嘲笑的心情我也能感同深受。是不是觉得社会不公?是不是觉得世态炎凉?"他点头赞同。
我继续共情:"虽然人的出身不能选择,但是可以改变。或许目前你家的条件让你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但是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你也就当这些是对你自己的考验吧!你体会了旁人未尝体会过得冷,以后更能明白生活带给你的暖。”
他的头更低了,再然后我听到了水滴滴在地板上的声音,是的,那水滴就是他的眼泪。到了这个地步,我也不想再前功尽弃,对我们的谈话做了一个总结:“其实我不在乎你给我们找了多少麻烦,我也不在乎你考试给我打了多少分。我是真的心疼你,为你之前或以后所受的一切。我只希望你能好好的活下去,活出一个好的样子来,才不枉费你比别人多遭受的困难与挫折。”
我终于听到了他抽泣的声音。
治标先得治本,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当然也去见了他的爸妈。
好在他们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在日后的亲子关系中逐渐改善了态度。
很快两年就过去了,两年里这个孩子变了很多,没有再彻夜不归家,也没有再公然反抗父母,也如愿考进了重点高中。今年偶遇他的妈妈,她用非常欣慰的口气告诉我他的孩子现在是真的懂事了。
他QQ给我留言,大意是:“以为人间是残酷冰冷的,我的谈话让他知道了原来也有人能与他感同身受,同样他也试着站在自己父母的角度去理解自己的父母,才明白父母面对家庭状况时的无助,他只得比别人更努力才能给父母带来一线曙光。努力拼搏才是自己唯一正确的选择。”
我班上也曾有一个患有社会适应性障碍的孩子,新学期开始,一进课堂就肚痛,头晕,呕吐。家长一来她便好了,一走又是如此。一天可以如此循环好几次。医院体检上是“无任何生理性病变”,她的家长甚至都做好了给她办退学的准备。
跟孩子一聊,才弄清楚:父母都是公务员,就一个孩子,想到小升初后要寄宿,暑假就开始在还面前流露出不舍与担心。给孩子心里留下了对于离家的深深恐惧。
于是鼓励孩子讲讲她与她爸妈在一起的快乐,她倾诉多了,情绪也得到了发泄,逐渐稳定。然后才是告诉她,我也有过她的经历,我也曾感受过她此刻的感受。
我们进行了好几次这样的聊天。终于一个星期后,她也能跟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地在学校进行生活与学习。
同样的方法,我也缓解了一个焦虑性神经症孩子的焦虑情绪,增强了一个多动症孩子的自制力......
用心聆听,用情鼓舞。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给孩子们带来了阳光,我们的生活也会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