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盖蒂别墅后,我们驱车前往盖蒂中心(Getty Center),它是保罗·盖蒂艺术博物馆的另一处馆址,而且还是洛杉矶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人文景点。
盖蒂中心位于圣莫尼卡山脉的一个海拔881英尺高的山崖处,而停车场在山脚下,为避免过于庞大的建筑体量破坏景观,盖蒂中心的八层停车场的地下化达六层之多。参观盖蒂中心不需要预约,但我们来时参观者很多,在停车场的最底层我们才找到停车位。停好车后,我们搭乘电梯到达地面的有轨电车的站台。
为游客提供可免费乘坐的从山脚的停车场到达山顶的盖蒂中心的有轨电车,这是盖蒂中心的一个特色。从踏入这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那一刻起,我就感知到与它对接的盖蒂中心的建筑风格必定与古朴的盖蒂别墅迥然不同。
走出山顶的站台,我的直觉得到验证。一眼望去,博物馆的门厅是现代风格的的,使用了淡色的石材、正方形和圆形的图案,显得精致、诙谐而又生动。墙壁、窗户、地面形成了一个由一个个30英寸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游客脚下的路面是由意大利运来的洞石铺就的。
门厅宽敞,是团体参观的集合地。问询台上摆放着各种文字的导览图册;凭借身份证件,游客还可免费借用导览多媒体播放器。
除了上述基本的通用功能外,门厅里还摆放了一尊人物雕塑作品。这是超现实主义雕塑家贾科梅蒂创造的“站立的女人(一)”。雕塑超比例地拉长人物的身体,纤细到几乎断裂,从而表现出了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的脆弱、虚空和孤独。由此,我们开启了美术作品欣赏之旅。
走进庭院,我们看见几栋造型奇特的二层楼房的展馆,它们之间有长廊互联,并与门厅形成闭环形的建筑结构。从门厅门口依顺时钟数起,这些展馆分别是北馆、东馆、南馆、西馆和专题展馆。
我们首先去北馆参观。北馆展示了公元1700前的艺术作品。
其中一层(广场层)展出雕塑和装饰艺术品。在这里我们看见了雕刻有精致图案的柜子和安提可的雕塑《青年男子的胸像》等艺术品。
北馆二层是一系列的油画画廊,著名的油画作品有:蓬托莫的《长斧兵肖像》、多西的《命运的讽谕》。另外,詹博洛尼亚的人体雕塑《女人体》也展示在油画画廊。
走出北馆的油画画廊,通过一个封闭式的长廊,我们来到了东馆。东馆展示公元1600-1800年之间的艺术作品。其广场层也展出雕塑和装饰艺术作品,其亮点作品为德弗里斯的《变戏法的人》,它不仅惟妙惟肖地塑造出卖艺人的动作和神态,还真实地记录古代市井文娱生活情形。
东馆二层的油画画廊有许多作品展出,其亮点作品有德·拉·图尔的《音乐家斗殴》等。音乐是陶冶人们情操的最好方式之一,它能纾解压力,敲开封闭的心灵,使人愉悦而友善。而音乐家斗殴则反映出不良人性难以被驯服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改造不良人性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哲理上来看,油画《音乐家斗殴》与某些反乌托邦的文学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东馆还有一间临摹画室。供美术爱好者临摹大师的作品,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东馆与南馆的二层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南露台。露台就像一个空中花园,上面建有一个联通两馆的二层通道的长廊,长廊两边种植有绿色植物;露台上还有一些休闲桌椅。露台上视野开阔,可以鸟瞰洛杉矶的中心城区的全景。
南馆展示的也是公元1600-1800年之间的艺术作品,但其广场层用于装饰艺术的流动展览。我幸运地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家具和装饰用品,其中最为杰出的作品有布勒的《带底座的柜子》和波兰式样的床。
走出南馆的朝南台阶,就来到了南角的沙漠花园,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赏仙人球和仙人掌等耐旱植物,感受沙漠景观。
南馆与西馆之间的庭院内有一个巨石喷泉景观。其圆形池塘内的巨石采自加州北部内华达山脉山麓的含金地带,约有1.8亿年的历史。唯一遗憾的是,我没有看见人工喷泉的开启,否则将会欣赏到更为壮美的景象。
西馆展示的是公元1800年之后的艺术作品。在广场层我们观看了雕塑和素描。其中梅塞施密特的雕塑作品《烦恼的人》,对人物神态的刻画惟妙惟肖,令人影响深刻。
西馆二层的油画画廊汇集了众多的大师名作。最为著名的有:戈雅的《斗牛》、马奈的《春(珍妮·德玛斯)》、梵高的《鸢尾花》和塞尚的《静物和苹果》。其中梵高的《鸢尾花》于1987年被保罗·盖蒂博物馆收购时,创造了当时艺术品拍卖价格新的世界纪录。
参观完西馆,我走上露台,远眺了中央花园的美丽景色。中央花园是艺术家罗伯特·欧文的作品,他称之为“志在成为艺术品、以花园为表现形式的雕塑”。我情不自禁的沿着台阶拾级而下,走进环绕水池的花园沙石小径,边走边欣赏着两旁的各种花卉和树木;当来到中央花园的底部,我看见瀑布顺着阶梯石墙倾泻到清澈的水池及栽种了400株杜鹃花的迷宫中,光影、色泽和水体相映成趣。
由中央公园返回后,我最后去参观专题展馆。专题展馆最近展出的是盖蒂研究所的新成果—近年考古发掘出来的古希腊青铜塑像。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我不禁对公元前人类的艺术表现能力和青铜工艺制作水准感叹不已。遗憾的是,专题展览不允许拍照,我只能将这些留在记忆里,但发现在门口的售货架上摆放有相关的研究书籍。
参观完盖蒂中心,我不仅对于其建筑的简洁的线条、明快的色调、自然的采光、室内天井与室外花园的浑然一体、集具细腻与粗糙开放的空间产生和谐美感的回味;也不仅仅对其仅次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丰富馆藏感叹不已;还对保罗·盖蒂基金会的长期卓有成效的运作,为民众提供免费参观艺术博物馆的行为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