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两种人,一种不知道怎么利用自己的时间,漫无目的地刷抖音微博看综艺,静下心来时才发现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自己的光阴全被虚度了。而另一种人生活得优雅从容安静,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学会什么技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不断地成长进步,并且总是有所成就。
你想成为哪种人?相信很多人不会选择前者,这篇文章是给后者准备的。
1.为什么要提高自己的心智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心智能力的差异。心智是什么?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心智能力的差异会使人们因为一模一样的原因,而做出竟然完全相反的选择,也因此结果天壤之别。
“不知道学它有什么用”:是一部分人(更多一些)决定不去学的原因;也是另外一部分人(更少一些)决定去学的原因。
举个例子:大学期间,乔布斯被Reed大学美术字课程吸引,大学退学后他立刻去参加了这个课程,他学会了怎么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白间距, 还有怎么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并最终把这种艺术设计加入到了自己研发的电脑之中,获得了成功。
追忆自己这段学习经历,乔布斯说道:
当时看起来这些东西在我的生命中,好像都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可能。但是十年之后,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的时候,就不是那样了。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史蒂夫 乔布斯(Steve Jobs)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这就是心智的力量。
2.怎么面对难以接受的现实?
很多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么不现实,做什么事都想当然。他们常常被一些不现实的念头左右,最终一事无成。想要有所提高的人一定要接受以下现实:
速成绝无可能:人一生中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促使人们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一定要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不成熟的人整天都在:“我要……”全然不顾自己其实一无所有。生活的本质:往往是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所以要善用现有的资源,积累到足够资本,去换取自己极其想要的东西。瑞典的国家级经典童话故事《在喜鹊尾巴上撒把盐》,就是讲的这个故事。
完美永不存在: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既非常不现实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我们至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更接近完美。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需要时时刻刻忍受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任务根本无法完成。
未知永远存在:大部分都有爱钻牛角尖的习惯。未知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远超一般人的想象。我们希望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只是我们永远做不到。人们害怕未知,害怕不确定的东西存在。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未知永远存在。: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在未知中不断前行”。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大多数人都相信“人人都能成功“, 市面上大部分成功学书籍也是都在宣传该理论,实际不可能做到。但其实资源稀缺是客观现实,“资源并非均匀分布”体现在每个人身上。百分之百接受现实,也许痛苦,但正如凤凰涅槃,只有浴火才能重生一样。
接受现实也许会痛苦,但要想有所成长就没有其他的办法。
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
3.怎么正确地利用时间?
时间的利用有几个简单的步骤,归根结底,要在实际行动中,发现时间利用的问题:
估算时间: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陌生程度),再根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及时行动: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现在就开始。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直面困难:任务中简单的部分要迅速做完,而后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投放在处理困难的部分上。
关注步骤: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HOW’(如何去做)去反复拆解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
并行串行:精细拆解任务,把一个非机械(简单)任务和一个机械(相对复杂又灵活)的任务“并行“搭配起来完成,把自己的大脑打造成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
感知时间:记录每件事所花的时间,精确到分钟,精准感知时间,遇到不好的结果,更容易找到缘由。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每天的时间都花在什么地方了,IOS用户可以开启自己的“屏幕使用时间”的功能,它清晰地记录了你每个app的使用时间,这对于把握时间、重新分配再利用时间有巨大的好处。关于时间的计划,可参考以下流程:
4.如何掌握重要的学习能力?
学习是最节省时间的方法,也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常见的学习途径与主要手段包括:体验、试错、观察、阅读、正确的思考。这些手段极其简单,但又必须反复琢磨,因为要想掌握这些方法,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这些能力包括:
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检索能力: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
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之后,真正的学习才算开始
开放心态: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运行机制叫做“选择性输入”,人们只能听到自己喜欢听的,只能看到自己想要看的。“选择性输入”就是一个可怕的敌人。对抗“选择性输入”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我们最好的记录工具—纸和笔,固定一段时间来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支持的、反对的、无所谓的论点和观点记录下来。
学习进程:了解学习的进程:进展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肯定不是线性的,而是曲线状,并不是只要努力,就可以不断地进步。只要努力,就可以不断地进步。在频繁失望甚至绝望的情况依然要坚持。
5.什么才是正确的思考?
独立思考:首先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的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
勤于思考: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之后也要勤于思考。因为思考太过麻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放弃了思考,举个简单的例子,任何一条热门微博下面,一则简单的煽动情绪的评论,都可以获得成千上万赞,可见放弃思考的人有多少。人人都有大脑,不要闲置一定要学会使用,另外,权威不是用来迷信的,权威在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辅助工具。权威不一定等于正确。
避免概念不清和拒绝接受不确定性的思维陷阱。例如“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焦点不同,方法不同,效果不同……虽然所有人都希望一切简单,但是现实往往就是复杂的。
除此之外,还需要学习的思考方式包括:因果关系、相互命题、举证责任、案例局限、对立论证、张冠李戴、克服恐惧……
学会正确思考,要从更改语言习惯开始,给大家一些实际有用的思维训练模型:
6.你真的会与人交流吗?
与人交流必须要学会倾听。有效倾听应该避免只听到自己想要听的,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而要在倾听过程中善于控制自己,随性发出质疑。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别人表达的“回顾” 与“预期” 。 一旦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助讲者进入“倾诉”状态。
关于交流,一定要记住这几个守则:
相互合作:有意义之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重要的是还要“相互合作”。
真理独立存在:真理是独立存在的,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存在。
真理不变: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者理解。
交流也要养成反思的习惯。
7.心智如何应用。
如果心智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该如何应用,才能解决生活中各种思维或者实际的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兴趣:
人们总觉得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往往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好。
人们总是说他们真正喜欢的是别的事情,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
事情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的好了才能有兴趣。
方法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只靠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
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痛苦
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或抹杀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痛苦会自动消失。
逃避痛苦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容易导致“好了伤疤忘了疼“
比较
在一些人眼里,所谓成功,不过是比较的产物,归根结底就4个字——高人一等。
另外一些人,把时间花在寻找甚至制造那些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快乐与幸福。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
运气
不要相信“运气”,更不要相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运气”不是可控的,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爱默森:“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信因果。”
人脉
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尽管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但他们所谓的“友谊”,实际上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交换关系”。
自卑
自卑来源于自我感觉,而我们的“感觉”是非常不准确的,越优秀越容易自卑。
自我改变:停止嘲弄他人,忘记自己的优点;
语言上把“优点”和”缺点”替换为”特点”,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
灵感
所谓“灵感”: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
如果提前确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那么就甚至可以累积很多原本不可能想想的素材——惊喜连连。
8.写在最后:相信积累的力量
太多人习惯了虚度光阴,现在不得不承受后果。要想以后的生活不再面临尴尬,改变之前的观念和行为,就必须坚信积累的力量,纵然感觉“没时间了”,也不能放弃。接受现实,思考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可以改变,在可改变的领域,采取积累的策略,不要怕麻烦,也避免和怕麻烦的人做朋友,不再纠结于自己的时间,改变自己遇到的问题,时间一定会成为你的朋友。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积累的力量,进一步:越早醒悟越好!
想要了解更多时间管理的方法,推荐给大家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成长的路上,你我一定会越来越优秀,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