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tris,今天是我写作的第九十九天。
书读了许多,能回忆起来的内容少之又少;
笔记做了不少,却很少回过头再看;
书中的知识读来很有道理,但就是用不上来......
这可以说是很多人的通病。
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更是成功的捷径。
扪心自问,你真的会读书吗?
下面分享我的一点读书经验,希望对你有用。
01
读而不思则浅。
拿起一本书,读来津津有味,顿时觉得自己一下学到了好多知识,甚至做了一堆笔记,
然而过后一周、一月,书上的知识早已忘到九霄云外,甚至记不得作者姓甚名谁。
这可能是当下许多人读书的现状。
读书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囫囵吞枣。
要知道,一本好书,可是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心血。
从构思到下笔,到初稿,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才定稿,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你以为花几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一本书,你就深得要义了?
书中的知识本质上也是作者多年的实践所得。
很多时候,你只是用眼睛扫了一遍,也仅仅只是看了,并没有理解,也不知道为什么,更没有去亲身实践。
一味“看书”是没什么用的,你得深入思考,带着批判学习的精神,
把书中有用的知识化作自己的意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02
思而不写则乱。
有些人,书也读了,笔记也记了一大堆,可就是没什么长进。
说到底,做笔记也是有讲究的。
很多人的笔记完全就是照抄书中的好句子、好段落,画个简单的思维导图,
读后不免心生一种“学到了很多东西”的错觉。
殊不知,这些所谓的“笔记”还全部都是作者的,自己充其量只是个搬运工,
笔记应当是自己与作者的对话,既有认同,又有碰撞。
高手的读书笔记稍加汇总,便是一篇耐人寻味的读书心得。
古语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去记录而只一味的读和背,就不算真正的读书。
读书时产生的想法五花八门,杂乱无章,思考不够细致、深入。
唯有写作才能将天马行空的思绪整理得井井有条。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学、硕士、博士毕业时会要求写论文、做课题。
纵观古今,那些有名的哲学思想大家都必定是不凡的作家。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 :
“ 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来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
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把各自思想相互交流,那么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
思想的交流可以起到累加的倍增效应。
读书是自己与作家对话,写文章则是自己与读者交流。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更是为思想的碰撞、传播提供了无限的便捷。
写作能将无形的思想化为有形的文字,收拾内心馄饨的思绪。
03
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思考是桥梁。
读而不思则浅,思而不写则乱。
希望今天的这篇文章,能为大家对读书带来一点点的思考与启示。
愿朋友们在读书这条“捷径”上越走越远,愈行愈宽。
点个关注,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