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态度这个词击中,在很多场合都听到了这个词,好像还有一本书的名字是以《态度》命名。于是我就想到了要查找一下这个词的具体意思,在百度上是这么解释的;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由这个解释可以看到,态度包含的范围很广泛,可以是人、观念、情感或者是事件,后面还用了“等”这个模糊词来包括。看到许多的成功人士引用“态度决定一切”,来给态度定位,这个观点好像也很被人们接受。我就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一切呢?态度这一个词是如何得来的呢?于是我又在网上以态度的由来为线索找了一个详细解释:(1).人的举止神情。出自《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
(2).气势;姿态。出自宋 晏几道 《浣溪沙》词:“腰自细来多态度,脸因红处转风流。
(3).对人或事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宋 邵雍 《知人吟》:“事到急时观态度,人于危处露肝脾。
(4).脾气,性子。 出自杨朔 《北线》””
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到,态度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素质)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从他们待人和做事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个人能力有多强。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火攻计最后得以实现,其中蒋干这个人物好像起的作用比较大。可以说他让周瑜想到了用反间计和苦肉计,做为其中的一个环节,他成了一个关键人物,没有他的积极主动在曹操面前邀功,是不会有曹操的一错再错。
从蒋干的态度中可以看到,一个出发点错的人,做出的事是很容易出问题的,这期间的过程,与态度好不好没有什么关系,态度是一个表象,本质决定了最后的结果。蒋干这个人物在以后的故事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在水浒传中李逵的形象可以说深入人心,他的态度就很明确,只听宋江一个人的话,最后的命运也与宋江绑定在了一起。
由此可以看到,决定态度的因素很重要,这个因素是形成态度的条件,这个条件导致了态度的形成。那么这个条件又是怎么出现的呢?这就与一个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的经历就是他人生智慧的沉淀。
现在看一下态度的形成过程,举止神情,这是其一,有没有一个良好的素养,在神情举止中就很容易把它表现出来。我们看那些演员与那些真正被演的人,会发现,如果一个演员饰演的某个角色很成功,那个形象就会被观众定格。这个演员再饰演其他的角色,就会把那个成功的角色代入这个角色中,我们称之为角色错位。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有这样的错位现象出现,怎么来纠正这些错位情况的发生,则需要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先从提高认识入手,再去改变,通过自身的成长来消减认知上的盲区,从而摆脱单一的思维模式,形成一个多维的思考模式。
看其中二、三、四的解释,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非常接近,气势;姿态与表现、脾气,这些情况都是从主观意识出发所表露出来的。如果仅以这些方式来形成态度,可以看到这是一种缺乏理性为依靠的非理性表达。非理性表达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蛮不讲理,而是一种直观的意图,时刻表明自己的态度,让自己就像一个玻璃人似的。这种方式,看似很有性格,却很容易被人利用,容易受伤的人有一颗玻璃心。
说了这么多,我认为态度是决定了一切的本源,但是也要看到,当把事情办砸了以后,也就是失败了之后,需要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而不是耍脾气使性子,通过修正态度,也可以改变一切。在游戏还没有结束时,你只要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由此得出一个认识,丰富对一个现象的理解,可以从中收获到一些不知道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自己在面对这个现象时,能够更好的处理与这个现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