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个伴随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在贯穿人类文明和进化的历史进程中,也悄悄的发生着我们难以察觉的变革。
每天都伴随着我们的这个行为,似乎让我们司空见惯,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在乎和思考的。直到看到迈克尔.波伦的这本关于饮食的系列书籍《杂食者的两难》,才开始了解、思考并意识到,人类获取食物的行为,和过去的我们相比,已经如此的大相径庭。
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学会区分食物,例如区分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帮助我们积累了无数前人的食物经验和智慧。然而全人类目前面临的饮食失调问题,可以视为杂食者的两难从遥远的古代重返现代来教训人类。超市中玲琅满目的食品,把我们丢回到当年扑朔迷离的食物场景。我们再度担心那些看似可口的食物对我们是否有致命的威胁。
试着问问自己,你有没有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甚至它正在困扰你。
- 有机食品和一般食品到底有什么区别?
- 有机食品的存在,是否意味着一般食品某种程度的不安全?
- 要吃野生鱼还是养殖鱼?
- 食品说明书中的“不含反式脂肪”, "叔丁基对苯二酚”,“黄原胶”等等这林林总总都是什么?长期来看,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影响?
相信我,它困扰的不仅仅是你,而是我们整个人类。人类吃什么,怎么吃,强烈决定了人类利用这个世界的方式,以及改变世界的幅度。
为了说明目前的现状,可能列举一个事实会更加帮助你看清产业食品链的真相。
- 在美国的一个大型超市中,大概有45000种商品。而其中四分之一的商品中含有玉米。
- 人类用玉米把阉牛养大,再切成牛排。人类也用玉米喂鸡,猪,羊。甚至鸡蛋也来自玉米。至于牛奶,则来自系着挤奶器,吃玉米的奶牛。
- 人们常说:“吃什么像什么"。科学家只需要一撮头发或者一块指甲,便能从木乃伊身上研究处古代食物的组成。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你我。
- 根据这样的原理,研究结果表明,北美人体内的碳13显示,虽然北美人每天摄入不同的食品,但追根溯源,全部来自玉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家托德.道森甚至说:“当你看到人体内的同位素比例时,就会觉得北美人就像是长了脚的玉米片。”
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一样,都是食物链中的一环。人类在食物链中的地位,或多或少决定了人类是怎样的生物。人类杂食的特性,塑造出我们的灵魂与肉体。我们与生俱来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以及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实验精神,也大多拜杂食动物的特性所赐。许多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狩猎与烹煮食物,也是为了破坏其他生物的防御措施而演化出来。总之,我们人类的总总能力,都是在探索“吃”的过程中进化而来。而我们的文化,也是在“吃”的过程中,对伦理,规则和仪式的需要而演变而来。
然而,人类和自然界其他动物最显著的差异,就是我们有办法大幅改变自己所仰赖的食物链。这就是我们进入近代工业以来,人类的食物链也演化为工业食物链。我们不在依赖传统的有机食物链,而是产业化食物链越来越占据主导。工业技术让人类创造出越来越复杂的食物链,这些产品从人工肥料,到即食食品。这种巨变对于人类与自然界健康所造成的影响,仍有待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