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和小丁儿真正好上是在一个周六。
那天民回家了,小丁儿离家远没回去。
伙上做饭的郭师傅周六日放假。晚上闫副校长的爱人杨老师让小丁儿去她家吃饭。杨老师是小丁儿的小红姐的表姐,小丁儿跟她有点儿拐弯亲戚。
小丁儿去了之后,发现大王也在。他们四个还有闫校长的俩小子大阳二阳一起围着小方桌儿吃饭,闫校长和大王喝了点儿酒。
饭后,大王问小丁儿:“村里演电影,你去看不看?”
“去呗。”小丁儿想都没想就跟他去了。
看的啥电影,小丁儿现在都忘了。但是,小丁儿清楚地记得,借着酒劲儿,大王搂小丁儿的腰,小丁儿没拒绝。此处略去两千字。
周一民回来发现不对劲儿,大王去她们屋次数勤了,跟小丁儿说话跟以前不一样了。
“老实交代,你俩啥时候好上的。”民私下问小丁儿。
“我也不知道。”小丁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后来,小丁儿跟大王订婚,说民和坤哥是他俩的媒人,民和坤哥不承认。
“我俩还没说呢!他们自己就谈上了。”民和坤哥异口同声。
大王和小丁儿谈了两年才结婚,不是大王不好,是小丁儿的妈妈不想让女儿远嫁。
小丁儿的姥姥家是留固的,离县城三十多里。在那没有自行车、汽车、电动车的年代,回一趟娘家很不容易,特别是还要带四五个孩子,小丁儿的妈妈常常难为的想哭。所以,五十里以外,还是农村,当妈的当然有情绪了。
好在小丁儿有几个懂事的妹妹。老三对妈妈说:“妈,俺姐嫁得远不怕,俺仨个嫁得近就行了。她跟俺哥在那儿上班,能互相照顾,再说,离他家近,方便。”
小丁儿的妈妈虽然有些不情愿,但看大王对小丁儿确实不错,小丁儿也不放弃,就同意了。
再说说民和她上师范时谈的男朋友的事儿。师范毕业后,他俩分开了,中间别人也分别给他们介绍过男朋友,接触一段时间后他俩都觉得不行,还是忘不了对方。后来民的师范男友的父亲找了关系把民调到了儿子所在学校,民和男友终于修成正果。
民走后,丁儿成了孤家寡人,大王去丁儿那儿更勤了。今天送个煮玉米,明天送个煮花生,半夜学校大门锁上了,他还会扒墙过来送炖鸽子肉。
丽也结婚了,她结婚的日子跟丁儿选的是一天,都是腊月十二。她婚后去了二中,她公公是二中的校长。
一起毕业来三中的仨姑娘,就小丁儿在这儿扎了根,一待就是十五年。
结婚的时候,学校给大王小丁儿送了个匾,上面写着金光闪闪的大字,“祝王XX 丁X新婚大喜”。学区王校长亲笔书写。现在这块匾还在老家墙上挂着呢!很有时代感。
大王跟小丁商量,能不能旅游结婚?他的理由是妈妈身体不好,心里不能有事,有事睡不着,爸爸在洛阳上班,操不上心。
其实小丁儿明白,他是怕花钱。订婚的时候,他妈给了小丁儿五百块钱见面礼,回学校的路上,他对小丁儿说,那钱是借别人的,小丁儿就又给他了。
旅游结婚就旅游结婚呗。小丁儿同意。小丁儿也不想让家里的亲朋好友到大王那村里来。那村虽然大,但是太偏僻了,连个正经的马路都没有。弯弯曲曲的土路,还窄,小丁儿第一次去,就迷路了。幸亏遇见大王的四婶,要不还找不到家呢!小丁儿的本家又多,回去不定有人想说啥呢!这个说一句那个说一句,万一那一句父母不愿意听,咋办?结婚是自己一辈子的大事,开开心心多好, 日子是自己过的,小丁儿不想让别人左右自己的生活。
小丁儿耐心做父母的工作,父母了解自己女儿的脾气,虽然觉得委屈了宝贝儿女儿,无奈女儿愿意,他们也只好同意。
于是,小丁儿在亲人的祝福声中,带着嫁妆,坐上大王迎亲的车跟着他走了。爸爸妈妈在县城待了三十五桌酒席,款待小丁儿娘家的亲朋好友。大王的叔叔伯伯拉上嫁妆回家演电影,放喇叭,庆贺侄子娶妻。
新郎大王和新娘小丁儿呢?坐车旅游去了。他们去哪儿旅游呢?地点选的出人意料,这让小丁儿笑话了大王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