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了梁宁产品思维30讲,禁不住去二刷,突然想从"自己就是产品"的角度,以Soul App为背景,来讲讲个人想法。
在使用一个社交App最初始,就是起名字了。恰巧30讲里有[名字是你的文化资产]这一讲,当然梁宁是讲的产品名字和口碑的建立,我只能用来简单谈一谈个人在社交App上的定位了。
《说文解字》中“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大概意思是说,白天大家能见面,通过外貌举止动作等就能分辨出是谁。而天黑之后,只能通过叫对方的名字,才能找到他。
那么社交平台,最普遍的设计和场景,就是天黑,只能叫名字来找到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给自己起个网名。
关于Soul App内的名字,什么类型的都有。这就涉及到我们起名字的初衷了,回归到圈层来讲,相同类型名字的用户,就是在一个圈层里。
比如某用户的名字是《单身,想找个人陪》,这样的一个名字,他的互关或者常聊的好友大部分其实在需求上是一致的,从名字上就能看出用户需求并且愿意聊下去的,说明想法是一致的,圈层就是在一个级别了。
再打比方说简单的用户名字《土豆》,仅仅是简单,好记,有辨识度。从我自身来讲,我愿意去接触的网友大概名字都是简单的,并不带任何个人需求情绪在里面的。
还有一类名字,用户喜欢用一句歌词或是偏矫情的短句作为自己的用户名,那么他的互关或是常聊好友大部分就是喜欢某一首歌,或是有同样感受的用户啦。
而反观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人名,拿明星为例,简单的名字反而越容易被人记住,拗口的名字其实辨识度就会降低很多,我们通常在提及一个名字比较拗口的明星时,大多会说:饰演某部剧某个角色的那个人。因为名字不好记,或者是名字里有自己不认识,读不准的字等原因,当然也包括说本身对于这个明星并没过多了解或关注~
所以,名字即个人定位。
当然,Soul的个人资料修改一栏,并未体现用户名,而是标明“更改签名”,所以我的思考并不全对,只是乱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