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回顾我暂时还未完成的大学生涯以及自己的自省。
在大一的时候,我是认认真真地学习,几乎没有旷课,对学习的科目,高等数学、普通化学等等,觉得跟高中类似,感觉没什么困难,大一上带着忐忑的心理认认真真复习,是一个高中生的心态去准备考试。到大一下的时候,因为经历过一次期末考试了,知道老师是会划重点,所以,就比较懈怠了吧,对于学分不多的科目,大家都不重视的科目,自己也开始不听课了,大学物理就是到了期末考试才开始去看,印象特别深刻是因为在考试前一天才开始看老师划的重点题目,当时大一下觉得自己要猝死了。大一还是蛮有成就感的,获得了学校一等奖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大一的时候去参加了园区自律委会,交到了一个在大学的知心朋友,感觉这就足够了,其他的感觉没什么太大的帮助,但还是因为自己的不主动、不认真,以此警戒自己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才能有所收获。
到了大二,课程量减少,而且自己对大二所学的课程不太重视,学习食品化学的时候总感觉很抽象,主要是记忆的内容很多吧,不像在大一学习的基础学科那样,不太适应,自己也没能调节过来,任由学不懂就不懂吧。到了期末考试背一下就好了。大二下的课程内容就更是感觉复杂了,人体生理学基础其实还比较基础,有点像高中学习的生物,但又比高中的生物学习地更加深入,食品毒理学这门课听不懂,食品微生物学和食品营养学主要就是记忆为主吧。其实我感觉专业课考察的内容主要是反复看书,记忆,弄清楚背的东西的逻辑。到了大二逃课越来越多,因为对成绩有点无所谓了,只要不挂科就好,只要好好复习都不会挂科的,所以就放心大胆地逃课了。但我逃课并没有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都逃课去玩了。大二唯一觉得有成就的事情就是减了八斤肉,学习上平均分保持在八十左右,不算太差。遇到困难,没有努力去克服,恶性循环,学不懂——不学习——不喜欢本专业。
到大三的时候开始感觉有点焦虑了,感到了时间的紧张,但具体我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所以,自己并没有行动,一时兴血来潮准备去考研,准备了一段时间英语,后来,仔细想想,觉得还是想出去就业。可能是因为困在学校里面太长时间了,太想出去挑战一下工作。想工作的原因:
1)自己挣钱,出去租房子,离开家。(当时因为男朋友和父母关系略微紧张,而且父母当时没做生意了,在家里休息。父亲每天都是负能量,抱怨这个社会;母亲,一开始很焦虑,因为家里入不敷出,抱怨父亲不出去找工作,现在她倒也习惯在家这样了。)
2)当时觉得找本专业的工作应该比较容易,因为学校还不错,是211,而且我们学校的食品专业在本地应该算是不错的了吧。
3)以后可以考在职研究生,或是可以考证。想先工作,然后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去钻研。
现在正在读大四,开始各种找工作,现在觉得自己大三的想法真的太天真。1.租房子一点也不简单,好的房子贵,便宜的房子设施真的差。想着一个月工资不多,但租房子都要负担1000左右,感觉确实挺不值的,而且在外面租房子特别不方便,完全跟家里没法比。但是,自己还是规划一年的时间去租房子,锻炼自己的独立生存的能力。2.找工作的时候遇到好多大牛,有竞赛获奖,有取得了很多证书的,有大公司实习经验的,自己根本就不算什么;3.其实现在更害怕的是万一找不到自己喜欢的,难道一直跳槽吗?找工作很迷茫,这样盲目的找工作,效率也很低,还是要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给自己定位,再开始找工作。终究逃不过“要想清楚自己以后做什么”。只有找到目标,为此目标去努力才有用!
给自己的建议(与君共勉)
1.不管是在哪个阶段,要给自己制定目标、规划。你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即使你改变了规划,但至少你是一直在进步。
2.要学会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多学习技能吧,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只要感兴趣,就努力去钻研。加强自身的行动力。
Ps:现在很批判老师划重点,如果老师划重点的话,自身就没那么重视这门学科吧,而且平时认真努力的学生最后考的成绩和那些不听课的学生差不多。
对待大学的每一门考试,我没有作弊,因为我相信只要我认真对待考试,都不会挂科。但我班某些同学作弊,最后考得比我高,心理还是挺有落差的。但自己还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