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芳华,献给为了灿烂生命而不懈奋斗奉献的人们,致敬!
即将走过2017,电影《芳华》走进人们视野。有回忆、有温暖、有感动、有思考……,不得不说,五味杂陈。不论是编剧严歌苓,还是导演冯小刚,注定要在人们内心掀起不小涟漪。对于那一代人、那一段岁月、那些往事,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们,才会有心灵上的强烈触动和激荡,亦或是更深沉的自我叩问和比照。作为这场电影的一名看客,也许是年轮给予我的使然。虽很少走进影院,但不免几分情怀,毕竟近于不惑,带着对这部电影的好奇,我走进了它的全部。坦率讲,很久没有触及探究那段历史了。
影片所处时代,正是我国那段拨乱反正的历史转轨,贯穿70年代,之后的80、90年代,只是碎片点缀。讲述了一群正值芳华青春、满怀理想的文工团成员,阅历着生长中的恋爱萌生与满盈变数的人性命运的故事。也许冯导与作家严歌苓二人极为相似的文工团阅历,才有了作品的细腻饱满、跌宕曲折以及纠结与挣扎。的确,没有他们这些真实经历和体味,也许青春的芳华就不会绽放的如此令人动容和探求。
不论是冯导还是作家严歌苓,在经历了人生长河,洗尽铅华后,无疑都深深的沉淀了青春岁月和隽永年华。电影《芳华》的精彩呈现,大有彰显他们对人生眷顾回望的依恋和不舍,字里行间,情节辗转中都凝聚了他们对芳华易逝,青春不再的焦虑思绪,自然流露出对葆有难能可贵的青春芳华的青睐。无关爱恨情仇,无关过往岁月,无关人间风景,就这么静静的守望者。
关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安排,看似由文工团一群人的工作生活主线简单构成,但整部影片蕴含的思考,是多维呈现,细细品味,耐人寻味,虽为过往,却关照现实。从不同维度来分析每种生活状态,无不闪耀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光芒。
关于生活。有人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影片中主人公刘峰、何小萍、穗子等都无一例外的对人生充满了理想和期许。在各自奋斗的旅程上,却磕磕绊绊,令人唏嘘。刘峰从“活雷锋”到战斗英雄,从战斗英雄再到普通劳动者三轮车夫。何小萍终生未嫁,却在人生经历了无数次的折磨与苦痛后,选择了孤独的活着,只有与刘峰相互抚慰体恤中度过余生。有人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不想要的东西。也许,不仅是他们,我们只要活着,大概都面临着这种境遇,只不过是有的人放下了,有些人一生都没有放下。
关于战争。毫无疑问,总是给人惨烈与血性。古有之,今依然。影片中刘峰上前线的遭遇战,可谓令人惊心动魄,发人深省。把战争的残酷冰冷与家国情怀展现在世人面前,不得不说是一场很生动的革命题材教育。为了和平,军人就要血洒疆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就是对战争的真实写照。刘峰与何小萍都是经历了战争洗礼后,对生命的珍贵和厚重,对战友的情谊和真挚,对战争的拒绝与憎恨,不仅是升华,而是镶嵌在生命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关于爱情。影片无一例外的深挖人性善良和善良过后的伤痛。刘峰因“活雷锋”这一标签,当他为了林丁丁终于释放出自己积蓄已久的情感时,却被狠狠地推向他始料不及的深渊,就这样令人唏嘘的离开了那个让他引以为豪的团体。而何小萍的怦然心动却始终阴差阳错的走在了那个让他苦痛的孤独心魔之路,甚至一度精神异常,直到多年以后重逢,才能赢得刘峰一抱,看似温暖,但其实内心的冰凉与苦痛又谁人能知几许?面对爱情,曾几何时,谁又何尝不是轰轰烈烈,却终究又平平淡淡,冷冷清清,甚至,千山暮雪,苍茫孤寂。
关于人性。有时候是复杂多变的。但影片折射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阴晴冷暖,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刘峰“活雷锋”不但没有唤醒他人自觉,反而自造围城。为了林丁丁,舍弃上军校改变他命运,却把有限的名额“活雷锋”般给了别人,令人颇感遗憾,又不得不同情,最终,无终而果的爱情渴望幻灭,让人不免感叹和自警。何小萍为了给父亲邮寄入伍照片,所谓偷穿舍友军装引发的系列矛盾,给自己本以为阳光的军旅生涯,蒙上了厚厚的心灵灰尘,始终没能摆脱,直到文工团解散的那天,刘峰才从木地板下将撕碎的照片复原,多年后车站相遇,才得以留存。不论哪个群体,哪种等级差别,门当户对,富贵贫贱,若隐若现的附着在每个灵魂。穗子就是钟情的人,也没能完美终其一生,失望与无助依然撕裂了他内心本不该有的伤口。也许就是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注定要失败。
关于军旅。影片《芳华》中文工团解散的最后晚餐,着实浓墨重彩的刻画了战友情深的军旅生涯。那样难忘难舍难分的夜晚,每一个从军的人,谁又曾何尝不是呢?军装情怀,军旅无悔,是每个军人的荣光与灵魂,无不镶嵌在其血脉精髓。刘峰作为战斗英雄,在失去一只胳膊后,依然坚强面对生活,却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痛与折磨,英雄退伍不褪色,人间真情今何在?这种折射又一次的唤醒了我们对英雄的崇敬与期待。
总之,影片《芳华》以一代人的视角切入,又以一代人的成长呈现。激起的是人性荡漾,刻画的是人生百态,不解的是纠结与挣扎。留住芳华,也许就是当下。
2017年12月17日晚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