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640,尽心章13-19-4》
【"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今天是戊戌年丙辰月辛巳日,三月初四,2018年4月19日星期四。
上三节,分别讲了三个等级的人品,一为容悦佞臣,乃自私自利的小人。二为安社稷之臣,乃一国之士。三为天民,乃通达天人智慧并志在行道的超凡高人。
今天讲最上一等的人品,叫做大人。
什么是"大人"呢?
孟子说,大人就是"正己而物正者也"。自己端正了,外物随之端正的人。
朱子说:"大人,德盛而上下化之,所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者"。
什么意思呢?
大人,这是《周易》中提出的人格写照。"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是乾卦爻辞。将《周易》中的"大人人格"加以传承和极致弘扬的,孟子是第一人,使"大人"在中国文化中,深深积淀为具有强烈中国特性的、影响了世代读书人的理想人格。
2015年,师父嘱我要立大人之志,至今不敢稍忘。一方面时时以此检省,一方面孜孜以思以求。为什么不断思考这个问题?首先是因为我没搞懂何谓"大人"?何谓"大用"?但是,直觉告诉我,这是正理、亦是大道。带着这个理想与是什么的探索之心,一晃过了三年。三年来,对于"大人"与"大用"的追问,贯穿于《四书》学习的每一天。
前面的三个人格,我都一一经历过:自私小人,服务社会,志于行道。改变发生在2016年,师父沪上讲学已毕,我跟师父报告心得说:"突然升起想要服务社会的愿望",我相信,那是我真诚悔过与踏入重生之门的一刻。那一天是2016年元月8日。
天民,不为功名所累的大豪杰了,却只能屈居于大人之下,道理何在呢?张居正先生的讲解直达本质。他说,天民,立志以道济世,他出来做事的目的就是行道,这一点固然难得,但仍然有所计较,计较什么呢?出处的条件和时机,也就是说,天民是"有意于正人"。大人呢,则完全没有刻意的考虑,他身修道立,一心观照正己之功。
就是这么一个区别吗?答案是,除此之外,别无他事。
天民,处在有意为之的层次上。
大人,处在一心观照正己之功的境界中。
《论语》中有这么一篇,【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子路问怎样才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认真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安和。"子路说:"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的百姓都安和。若说到修己以安百姓,就连尧舜尚且顾虑做不到呢!"
《论语》中的"君子"和《孟子》中的"大人",有一个共同点:諯正自己,以修心为本。
那么,这样一种"一心观照正己之功的境界",效果如何?原理是什么?
朱子说:"德盛化人"。
"化人"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声不响,第二是速度极快。说的都是质变一样的效果。
"化人"的范围也是两个:对上和对下。
对上,孟子说过:“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意思是说,只有德行盛大的大人,才能够做救正君心的事。格 ,是格正的意思。为什么只有大人才能救正人心呢?因为救正人心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平时的威望足以感动和触动人,二是智慧和方法足以匡济于人。孟子曾说过,浩然之气是"集义而生,非义袭可取之也",一个人的修养,都是时间的结果,都是长期积淀的结果,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正确意见可以胜任的。
对下,不必申之禁令。正己之功,一方面指的是率先垂范,但另一方面更重要,指的是把功夫用在救正人心上,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建设精神文明,打造文化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孟子说:"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意思是说,外在的法度禁令不如内在的道德斋礼持久有效。孟子说,善政的本质是法度禁令,可以规范和约束人民的言行,最大的功效不过是民畏而已。善教的本质是道德斋礼,可以启迪和感发人民的善念,自己行动起来,改过迁善。当人们有了德性的准绳,功效是从"不忍违之心"取得,岂止于被动的害怕而已呢!
孟子的方法,要害都在心法,一扫表面的支离繁碎。牛!
对于这一章所讲的四等人,朱子总结说:"容悦佞臣不足言,安社稷则忠矣,然犹一国之士,天民非一国之士矣,然犹有意也。无意无必,惟其所在而物无不化,惟圣人能之。"
大人的大功效,一方面来自日日为功的积淀,切己体察的实践,另一方面来自用对地方,即,敢于舍弃琐碎,聚焦于要害。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