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频频被上海17岁男孩跳桥的新闻刷屏,各类文章和观点呼啸而来,老杜在深表同情和遗憾的同时,也来谈一些拙见。
深夜,一辆小汽车不知何故竟然选择在车流中,在大桥上停车。紧接着,一个男孩拉开车门跑向桥边一跃而下,视频中可以看到的是后面跟着男孩的妈妈,曾经试图去拉男孩,但是于事无补,最终男孩身故。
我不想说男孩到底有没有问题,毕竟我觉得我们对一个遭遇如此不幸的未成年人在网络上口诛笔伐是一种不太道德的事情,也是对男孩的一种不尊敬。
我也不想说视频中的妈妈有没有问题,毕竟我觉得我们对一个可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失言而带来丧子之痛的自责的妈妈进行抨击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可能会造成更加不好的影响。
我只想说,错误的教育方式终将结成恶果。
其实,不仅是这次的这对母子发生了这种悲剧,在此之前,有过太多太多已经发生过的类似悲剧了。那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呢?我们大胆的分析一下。
01 根源是对家长和孩子这两个身份傻傻搞不清楚
现在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年轻家长,普遍会犯两种错误。
要么是太把自己当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考虑别人,还沉浸在认为别人都应该为我让路的世界里,这种心态下怎么会有心思去思考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孩子呢?
要么是太不把孩子当孩子,很多家长太过高估了自己孩子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各种能力。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啥都懂,应该啥都理解,所以不管家长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孩子都应该懂得这是爸爸妈妈为你好。
其实孩子们真的没有这么聪明,他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也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不要奢望他们理所当然的懂大人的世界和大人的想法。用孩子的眼光和角度去看待问题,可能更能理解自己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02 不积小病无以成大患
我相信,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会在毫无缘由的情况下突然爆发而做出一些难以理解或者匪夷所思的举动。
情绪的爆发源于情绪的积累,如果没有长期的错误教育方式给孩子造成长期的情绪积累,孩子是不会一下子爆发出没有挽回余地的情绪的。
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育细节。我们姑且不管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家长肩负起了把一个孩子塑造成人的责任。
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榜样的力量)都会对即将成型的这个“作品”产生重要影响,从小处注意,从娃娃抓起,才能避免将来更大的祸患。
但是,大多数的家长都不懂得这个道理,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了或者树立起了一些错误的榜样。
前几天,福州仓山某小学门口的两位家长打架事件还历历在目。就是因为堵车问题,家长们选择的不是好好沟通,而是暴力相向。在暴力冲突过程中,受暴者的孩子哭着喊爸爸让人心疼。施暴者的孩子高声喊“打得好”让人心惊。最后的结果是受暴者轻伤,施暴者拘留。
我们仍然不去讨论法理之内的东西,我们也不去讨论这件事的处理结果是否公平。我们只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场暴力行为中,最大受害者是谁?
我们有很多分析角度,有人从法理的角度去分析,可能受暴者是最大受害者;有人从情感的角度去分析,可能会认为受暴者的孩子是最大受害者;更有一些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可能会认为两个家庭是最大受害者。
但是,我认为,最大受害者应该是那个在打架现场喊出“打得好”的施暴者的孩子。
受暴者和施暴者都是成年人,受伤的可以得到专业的医疗救治,施暴的会得到无情的法律制裁。所以他们可能是受害者,但是都不是最大受害者。
受暴者的孩子会因为这次事件产生心理阴影,所以可能会得到专业的心理专家的治疗,过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又是一个阳光的好孩子。所以他是受害者,但也不是最大受害者。
唯有一个被我们所有人忽略的,认为没有任何问题的就是那个喊出“打得好”的孩子。
因为所有人都默认为他是没有受到伤害的,所以没有人去关注他。殊不知,他爸爸“英勇无畏”的身影早就在他幼小的心理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他爸爸若干天从法制机关回到家庭的时候,可能还会心疼的说:“儿子,那天就你给爸爸喊了口号,给我撑腰了,真不愧是我儿子”。
然后这个孩子就会越发坚定自己的价值观,他知道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做会得到爸爸的夸奖。于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也会这么做。但是这么做的结果,我不想去设想。更不敢设想,到时候做同样事情的他,身边会不会也跟着自己的子女?会不会说同样的话?
有黑暗的地方也一定有阳光,而且我相信阳光一定会驱散黑暗。
前几天,带着闺女去打疫苗。有一对母女,女儿估计一岁多两岁这样子吧。在等候的过程中,我看了一眼那女孩,她妈妈就说:“向叔叔问好”,然后小姑娘就甜甜的说“叔叔好”(其实,我想听你说,哥哥好的,哈哈哈哈哈)。
过了一会,来了一对小夫妻,妻子抱着估计一个多月的婴儿。然后刚才的那个妈妈又对她女儿说:“把你的凳子让给这位抱宝宝的阿姨好不好”?然后,小姑娘甜甜的说“好”,然后把凳子抱过来给了那个抱婴儿的女子。
我回来之后跟我老婆说,以后咱们的女儿一定要教育成这样。我老婆说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人家的榜样做的好啊”。
是啊,榜样的力量就是这么的强大,你希望自己的子女是什么样的,你就得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做不到,那就给他找一个正确的榜样。
至少告诉自己的子女,究竟什么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