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省院扶持发展快 专家指导受益多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浑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挂靠省教育学院,成为“吉林省教育学院浑江分院”。依托于省教育学院的力量逐步发展起来,尤其是农村学校教育改革步子大,效果好。在省教育学院的大力扶持下,我们背靠大树,近水楼台,大受裨益。
多年以来,得益于省教育学院扶持农村基础教育的政策倾斜,白山分院从教师培训、干部培训到教学科研,都有了快速发展。省农村教育改革实验项目几乎遍布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市九中、二十一中、十六中、抚松县实验中学、职业高中、松江河林业局初中、露水河林业局初中等,都成为省农村教育改革实验校,在省教育学院的专家引领下开展实验研究, 极大地推动了山区教育的发展,也为农村教育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教师,
白山九中地处城乡交汇处,好学生不愿来,好老师留不住,是多年无法改变的薄弱校。在省教育学院农村教育改革专家李元昌的帮助指导下,开展“主题研修“教改实验活动,培养教师自主研修能力。他们从课堂教学入手,全方位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一轮实验结束后,教师素质普遍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薄弱校变成了农村教育改革示范校,成为吉林省语文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1994年全省农村语文教育改革研讨会在白山召开,省学院中语室的佟士凡主任、毓明笠老师等,带领全省各地区语文教研员来到白山,通过二十一中、九中等教改实验校的汇报课的交流研讨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白山地区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省学院农村教育改革专家李元昌老师,在大山深处的抚松县、露水河林业局设立了农村中学语文教改实验基地。他没因这里山高路远而畏难,没因山区教育闭塞落后而退缩,时常亲自到抚松县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基地校开展调研活动,深入课堂指导教学,组织老师座谈交流,给老师做专题讲座,从多方面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省学院教研专家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山区农村中学语文教改搞得有声有色。
李元昌老师还将他主办的全国中语会的刊物《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委托给我们分院承办。这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重托,我们院里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为方便工作,专设了一个办公室,由资深语文教研员王景月具体负责这些工作。这个刊物设在白山地区,等于给我们的老师创造了方便条件,提供了教研成果发表、交流的阵地,不少农村老师向刊物投稿,促进了他们教研水平的提高。这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2003年,我们院里老领导退休,市教委对院领导班子做了调整,李海、张志刚被提拔为副院长,李海负责后勤总务工作,张志刚负责高中教研与培训、干训部工作,我分管中小学教研、民族教育部、综合部的工作。
新班子搭起来后,辛院长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几位新院长去省里拜会省学院领导,衔接工作,巩固联系,顺致谢意。省学院院长张笑庸是我的老师,他是个严谨刻板之人,一直保持着老学究的作风,有不入俗流的超脱之气。但对我们这一队人马专程造访,还是热情接待,使我们不虚此行。
第八节 近水楼台先得月 推动课改抓时机
省教育学院李元昌老师在抚松县建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基地,抚松县的仙人桥中学、东岗中学、抚松四中、松江河镇中等一批实验校的教学改革开展得红红火火,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发挥了先锋带动作用。我们学院大院长就想近水楼台,乘势而上,不失时机地借此东风,组织召开全市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研讨活动,先行总结推广几所实验校阶段性的教改经验。同时,这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在教材改革上,长白县在省教育学院民族教育部的指导下, 课程改革很有新意,校本教材的编写经验也值得在全市推广。于是我们决定在长白县召开新课改经验交流现场会,全面推动我市农村教学改革的发展。
全市六个县市区的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集中聚于长白,召开全市教育系统业务部门最高层次的研讨会,长白县教育局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全力配合,局长杨怀武亲临活动会场。 抚松县实验中学介绍了他们学校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变化、收获和体会;长白县教育局主管局长介绍了在他们新课程改革中的做法与经验。长白县根据当地特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编写汉语、朝语不同版本的校本教材,省教育学院民教部给予指导、审查后,进入试用实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做法引起与会各进修校长的极大兴趣,长白局长就带领校长们去实验中学、朝族中学等校参观考察。
进修校长们发现,长白教育有朝鲜自治区的民族特色,也兼具普通基础教育的共性特点,他们的经验对各县区都很有启发性。会上,各县区交流了校本教材编写的情况,校长们在互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推进本地的新课程改革,如何取长补短,迎头赶上。
大家都觉得,这次研讨会开得及时而必要,如同接受了一次新课改培训,对推动本县区的新课程改革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