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在2014年,我在新加坡大學上了一個月的暑期課程,當期驚訝於同年齡的學生的英文程度與批判思考的能力,自己也希望自己擁有強大的思考能力與專業技術,但回台後,我並沒有真正沈下心來一步步地踏實學習,總是希望透過讀很多的書來提升自己,此刻回頭來看,總覺得那時的浮躁、輕率,深深的阻礙自己的進步,甚至因為自己的心高氣傲,覺得在理工琢磨的工夫實在太過無趣,總想搞些看似酷炫、有趣、熱鬧的東西,但殊不知,不肯踏踏實實的學習,蓋出來的學習體系,就只是豆腐渣工程,看似像一棟樓,但其實根本禁不起考驗的,同時自己在還陷入了是否轉商的糾結,此刻再度省思,深感慚愧。於是,這次帶姊姊重回新加坡旅行,除了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步驟外,更是想透由再次反思,讓自己能夠更加沈澱、更加穩健的踏實學習,所以記錄下以下感觸,以理清自我的思路。
1.觸發點:
當時在新加坡大學內,有一段偶然的緣分,那就是遇見來自中國四川讀EE的碩士生,我與他相談甚歡,翻開evernote筆記,看見我寫下此段心得:
如果說生命中會有轉捩點,我會想是否今天的命運的相遇,將會深深的影響我的一生。從影印店的認識與圖書館廁所的偶遇、接著下午的深談與交流,彷彿看見另一個自己走在前頭,且與我對話。
四川的EE研究生,談了許多文化、電影、人生哲學、人生經歷,不僅深刻、細膩、且使人振奮不已,我完全沒想到能在這樣的時間、空間找到如此的契機,而我此刻內心充滿了無限激盪與感動,與同樣理工背景的學長,分享我生命的困惑與未來的擔憂,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如此的命運安排讓我漸漸找回那遺失的自己,當我說著:大一大二修了很多心理、設計的課、想成為技術與市場的人才,我想我的眼神是發光的,我堅定的娓娓道述我的理想。
最後,他慢慢的說:你很優秀。
這樣的肯定,無疑是在我心中注入一劑強心針,讓我更能確信我所選的道路是特別的、是有價值的,同時,他也語重心長的告訴我,絕對要努力堅持自己的理想!
幾使少賺多少錢、多賺了多少錢,那些只是一時聲音,而只有你的內心會深深的認可你自己,你所做的事是有理想的、是有意義的、是偉大的、是十分特別的,唯有確信這點,你的光芒才會真正的發揮。
同時也提到了我此刻遇到的盲點,會因為自己自視聰明、學東西很快、看人的眼光很準,以致於我們都想從各個地方學西一些,但是最後會落入什麼都不精的下場,彷彿讓我更清楚看到自己的困惑,而對於我於此刻的現況,他說:『如果你真的找到你熱愛的事,那麼堅持下去,如果還沒那就把目前要做的事情做好!』
『希望』、『恐懼』的共通點及是腦補,有了太多太多了空想、少了更多的體驗、嘗試、閱讀,反而是有害的,找到一個點,努力去精進他,宛如釘子般的專注、雷射光的專注,有一天你也會像鑽石般好好發光,多內斂一些、韜光養晦般的儲備自己的實力,『宜情』之談可以有但不可多,找到同頻率的人,何其困難,感謝上天讓我有此刻的緣份來好好學習!
看到上述這段,自己是挺慚愧的,寫得這麼言之鑿鑿,然後這兩年的學習,我發覺自己依然還是再犯老毛病,發散式學習、亂開坑、浮躁、三分鐘熱度,這些現象以各種錯誤去體現,然而根本就在於言行不合一,儘管加入的成長會,我還是有這個毛病,像是新概念朗讀、A1603作業1000天持續行動計畫、運動小組天天練習,坦白說,唯一有守住諾言的就只剩下成長帖的每日記錄(來到169天),但是,我發現這些舊的錯誤復發,不能漠視,不能假裝看不見,然侯把自己的寄託在未來一個新坑下,但每每遇到這些舊傷疤,總使會本能的逃跑,總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言行不一,所以,一次次困在低水平的學習中,曾經,我覺得寫下自己的盲點後,然後就能夠慢慢的去改進,但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唯有持續得行動、持續得歸納總結,才有辦法把自己的盲點給改正,因此,接下是寫下我自己的解法。
2.改變點:
再次看到自己的盲點,其實挺慚愧,但依舊還是得總結,寫下來仍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但回顧自己過去的生活體驗,發現自己有些比較重要的點可以拎出來,得以切入問題的核心,以下幾個要點。
自律:
在我的[032]文章中提到,把事情做對與避免做錯是兩回事,而追求穩定表現的過程,自律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當然你可以說,這我都懂、都明白,但我就是常常會忘掉,會閃失,坦白說,我自己也會常常犯這樣的錯,後來我才明白我的“懂”根本不是懂,只是知道這個道理,而真正的懂是知行合一,把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才是。
危機感:從新加坡旅行回來後,看了新加玻國父李光耀的建國之路,深刻體悟到,把危機感提升,讓你繃緊神經,才會對你做的事情更加謹慎、更加認真,這也無形中push自己把注意力提升,增加你的輸入與輸出的轉換率。
輸出到逼輸入:在成長會中S提到,輸出到逼出入的概念,從新概念朗讀、早起晨讀語音、成長帖書寫、部落格寫作,種種來說,我覺得用“輸出”,像是寫作、練習語音、寫代碼,用第一手經驗去實踐,這樣的收穫更加能入腦入心,因此,此概念仍是不可或缺。
3.歸納:
生活中每一次的出活其實都是塑造自己的積累,放棄與迎戰往往是在一念之間,有人說人的差異往往是一念之差,但我總覺得是念念差異,成長沒有捷徑,只有不斷的行動、持續突破自己的局部、提高格局才是正確,說了這麼多,關鍵還是在於每次的行動有無到位、有無入腦入心,否則只是在做反覆的搬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