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服务的两个500强,分别是耐克与宝洁。 11月份告别了我爱的耐克(由于本身喜爱运动,爱屋及乌),并开始了服务宝洁的旅程。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做了三个活动,每一个活动从前期策划,到方案调整定案,到后续执行,无一不费尽心力。
某东校园歌手赛
宝洁赞助了某东的连续举办的校园歌手比赛,除了冠名得到最直接的曝光外,还额外请了个明星站台,通过明星与歌手的互动,以及作为颁奖嘉宾,在主持词与颁奖词中对品牌进行露出。 我作为这个活动客户方的负责人,负责对品牌的所有曝光。
活动前期的各种准备虽然烦琐,但是都是例行常规,包括活动流程规划,活动新闻稿撰写,主持词与颁奖词的撰写,以及采访手册的准备。这次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一场,没有几十几百家媒体的邀请与现场接待,没有现场搭建,只要接待明星,brief明星把该传达的核心信息传递出去就好了。但是中间的各种小曲折还是耐人寻味。
No ZUO No Die
活动一开始并不是定的JS, 处于预算考虑,接洽的是一个小咖。但不成想,小咖的气势不输大咖,各种无理的要求把跟他对接的团队成员搞崩溃。本来这种咖,对于品牌的拉动效果就不是很好,还各种作与折腾,于是,我们跟客户沟通后,直接pass掉。他可能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因为自己的作与不合作丧失了一个曝光的机会、当下几十万的报酬以及可能的长期合作的机会。
由于合作的多了,圈子里也就知道了活跃的这些明星甚至KOL资源,哪些是不事儿,擅长合作与把握机会的,而哪些又是出了名的难搞,合作过一次,就不想合作第二次的人。有意思的现象是,真正的大咖反而相对是好合作的,提的要求有些尽管苛刻但都在专业的范围内。另外,有专业又敬业的团队的帮忙,绝对是最重要的事。
因为工作接触了很多不同的圈儿,愈发感觉到,圈儿越做越小,在一个和多个相关的圈儿内,甚至不用5个人就能相互连接起来,资源的获取最后是靠做人。
明星价格决定因素
明星曝光的主要阵地由传统媒体转向了社交媒体,衡量艺人的指标体系中,社交媒体的曝光量占据了首位,其次是搜索指数。每个人艺人的价格区间和代言价值被社交媒体曝光量定义,这样,你就明白了为什么艺人拼命博曝光量,甚至叫出位也要有曝光,自己要有微博,要经营内容维系粉丝,有了自己工作室的还要加上工作室官方微博/微信账号,时不时丢点隐私、自黑或者黑他,试图在舆论的大海中激起一点儿波澜。
比如,多年前因为一首《认真的雪》而稍有势头的薛之谦,很快被人忘记,孰料多年后,竟靠段子东山再起,在微博上聚集了大量人气,于是,现在不仅出场费高得吓人,接个广告的价值也是一线价格;而有些曾经爆红后来沉寂的人,或者在社交媒体上没有声音的人,出场费仅可能十几万甚至几万,让人唏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