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前的一个学生A,毕业前找了一个单位实习,干了不到一个月辞职了,她来找我的时候,还带着一脸愤愤不平的表情。
我以为出了什么大事,赶紧找了个地方让她坐下来好好说。
等她又气又急的把事情说完,我原本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
辞职的过程很简单:一天上司交给她一个任务,让她写一篇文案出来。她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了公司以前的文案,又熬了几个晚上写出了自认为很不错的文案稿,等交给上司的时候,被上司批的一无是处,让她回去重写。她按照要求改了,再去交,上司还是不满意。如此来来回回改了四五遍,才算过关。结果交到更高一级的领导那,又被驳了回来,改到最后发现跟她第一稿没有多大的区别,她觉得大家反反复复折腾了这么一圈,让她熬了一个星期,最后折腾来折腾去又恢复原样,这就是在欺负一个小实习生,一怒之下,她走人不伺候了。
“如果以后毕业了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怎么办呢?”
“我觉得做好自己就行了,凭什么要被人像玩偶一样欺负来欺负去。”
“那你觉得你写的好,还是你的上司写的好呢?”
“她是写的比我好,我不是实习嘛,以后有的是机会超过她。”
“你都走人了,怎么知道超没超过她?”
“这……”她不再说话。
2.
最近在看史书,看完了有不小的收获。关于职场生存发展这个问题,前人用生动事例告诉了我们很多。
张居正,大家都知道,在明代的职场混的不错,也干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大事,他的名字被很多人知道和记住。而作为一代名臣,在职场初期也曾干过甩手走人的事情。
张居正是个天才儿童,十二岁就考中了秀才,而且是第一名。十三岁去考举人,要不是有人怕他少时天才长大成了庸才特意让他考不中,他就又考上了举人。就在这种情况下,十六岁的时候他还是考中了举人,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要知道他爹考了一辈子也才是个秀才。
后来考上了进士,进了高干培训班,就等着以后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这期间,他看到当时第二把手严嵩(皇帝是一把手)只知道搞权谋、谋财、不干正事,堂堂天朝在边疆还被人欺负来欺负去,实在看不过去,但人微言轻,知道自己也干不了什么事,只能敢怒不敢言。
忍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实在忍不下去了,就想了个办法,辞不了职(那个时候辞了职很难找第二职业)就请假,上面很快就批了他的假条。临走之前他觉得不过瘾,还特意把自己的老师徐阶(当时的三把手)痛批了一顿。那意思是我对付不了严嵩,你行啊,你是三把手,完全有实力与他抗衡,看看你都干了些什么,天天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连个屁都不敢放,我真是对你失望透顶,我走了。
3.
他就这样豪气的走了,这一走就是三年。没有什么事干,眼前太苟且,他就去寻找诗和远方。他有这个条件,请了假有大把的时间,也不缺钱花,于是他上路了,去哪里?当然是去旅行了,几乎走遍了全国,看了很多地方,但转了一圈发现,他走了之后什么也没有改变,该挨饿的还是挨饿,该享乐的还是享乐,除了自己啥也没干外,对别人一点影响也没有。
老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后来他又回去了,难得的是回去还有他的位置,毕竟是个人才,有人看好他。再上班之后的张居正老实了,不管被按到什么位置上,别人看不看得起他,他都埋头把自己那一摊子事干好,让人刮目相看。
后来,他的老师徐阶终于把老二严嵩干下去了,这个时候张居正明白了,发牢骚没用,实力最重要,要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干成事,必须强大到能干这件事情的时候。
他一面干实事,一面努力的往上走,后来的事大家就知道了,他也干到了老二的位置(皇帝是老大)。等他成了老二,立刻就变了,他要去干自己的事了,他心中真正想干的大事。
他推行改革,什么一条鞭法、考成法,老百姓的负担轻了,庸官贪官来麻烦了,于是很多人都弹劾他,恨不能把他五马分尸,这个时候他不管,只要老大不说话,他就说了算,得罪一大帮同事的事他敢干,在这样的情况下还真干了不少事,促进了当时政治经济的发展,干了些实事,也留下了千古名声。
假如张居正当时离开了再也没回来情况会怎么样?顶多多了一个愤青张居正,而后面发生的事跟他一点也没关系,他那些抱负情怀之类的也都成了一纸空谈。
4.
有情怀,想干事,这些很值得肯定,关键是光有想法不行,你得懂得怎样去实现。遇到不平事、不顺心的事,跳脚而起,大怒发泄,过了嘴瘾,当时舒坦了,却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一走了之也不是勇敢,而是懦弱,因为走了最简单,就不用面对了。
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应该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能做的是什么,现在能做成的是什么,万事要靠实力说话,最没用的就是脾气。
有了实力你说的话别人才当话听,有了实力你想干的事才能有机会去干,有了实力你才有资格有脾气(当然有实力没脾气最好)。
在实力没达到之前,有些头还是要低,有些气还是要受,有些话还是要忍,唯一不放弃的是排除万难增强自己的实力。
暂时的低头为了更硬气的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