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阅读狄尔泰的《世界观的类型及其在形而上学体系内的展开》。读到这一句: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数种哲学,而每一种体系都声称掌握了普遍真理,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我不免想到在学习哲学之前,懵懂的我居然觉得所谓哲学即真理!可是,学习了《教育的哲学基础》以及《人的潜能和价值》的一部分内容之后,便慢慢地发觉,原来哲学有很多的流派,几乎每一群哲学大师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说,并试图说服他人。他们有的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有的则通过对他人的观点加以批判,形成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实,学校教育中,教师必须学习一些哲学,随后可以根据某种教育哲学基础,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只要他能够用哲学来诠释自己的教育行为,能自圆其说,那么就能说明他的教育行为是科学的、有依据的!
读到"生活",它说,在这种静寂中,我们把别人和别的事物不仅仅看作是跟我们有关联的、互相间也有因果关系的实体,而且所有一切都是从我们出发结成了关系网的,他们有些使我们愉快,开扩我们的眼界,并给我们力量,另一些则压抑我们,幽禁我们。每当某一特定的进步倾向相当明显时,人就会注意并感受到这些关系。生活,个人独特的生活构成了个人自己的世界。
这不由得也让我想到:生活中,我们的确也是在这么发生着。你主动地向别人请求一件事,当别人应允时,你快乐无比;当别人拒绝时,你又郁闷不止。由此,时而幸福,时而情绪跌落到谷底,周而复始,这也就是生活!看开点,或许就能豁然开朗!
读到"人生",对生活的反思形成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当人们跟同辈、前辈和后辈一起生活时,由于特定经验有规律的重复而约定俗成地形成了一套用来描述这些经验的术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它们变得越来越精确和肯定。但在所有这些经验中,不管是个别的还是普遍的,其程式的确定性和特点与精确地获得的普遍真理是根本不同的。
读到"生活之谜",当人体验到自然进程的残酷时,他就增长了对生活的陌异感。
读到"世界观形成的法则",有的人会抓住有形的、物质的目标,及时行乐;有的人则想通过机遇和命运来实现一项伟大的计划,以构成自身存在的稳定性;还有一种性格抑郁的人,他们所拥有和珍爱的东西的短暂性在他们看来是无法忍受的,于是生活就显得毫无价值,或者他们会超脱尘世,追求永恒。
读到"世界观的结构",目标的抉择,达标方法的挑选,以及最后把所有目标系统化,使之成为我们实践行为的最高准则,一种生活的全面计划,一种至善和最高的行动准则,一种塑造个人和社会生活的理想。这就是世界观的结构。一个世界观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被接受并获得恒久性、稳定性和力量。
读到"世界观的多样化",把生活提高到完全自觉地认识现实、评价生活,并通过意志去积极行动的程度,这就是整个人类在世界观的进化演变中所承担的缓慢而又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