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中国烂大街的俗语,讲的是三国时期的魏臣司马昭,继其父及其兄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势力权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尽皆知。而说这话的人,是魏帝曹髦,曹髦那年年仅二十岁,在位不足七年,被司马昭党羽刺死。话说到这,司马昭似乎已经被定位——狼子野心的阴谋家。然而,历史没有绝对,历史中的人也不是一面化的,人人都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路人真知,司马昭之心吗?
他的初心,真的是想谋权篡位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说司马昭,总得从其父其兄谈起,那个在魏明帝的床前接受遗诏,梦想着自己能够成为魏国的周公,却在高平陵政变中击败曹爽,亲手将这位皇室宗亲送上断头台后,知道自己注定做不成周公的舞阳宣文候司马懿,是司马昭的父亲,他一生最大的功劳,是抵挡住了诸葛亮大军的北伐,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熬死了诸葛亮,保全了魏国军队。由此可见,司马家的掌权并不是像曹操一样自己打下江山,而是靠政变得来的,这就导致了在追逐权力的路上,司马懿在斗争中虽然获得过世家大族的支持,可即使是这些人,他们也只是暂时的站队。
公元251年9月7日,司马懿去世,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时代,二人统领司马懿留下的政治军事遗产,镇压着零星的地方起义和宫廷政变,一切看上去风平浪静。直到公元254年,平静被打破,魏帝荒淫无度,宠信歌舞艺人,司马师废之,年仅14岁的高贵乡公曹髦被立为新帝。而这位新帝,他虽然人小却心大,他看着司马师废帝,又听闻过司马懿的事迹,自他踏入洛阳城的那一日起,在他心中就暗暗发誓,绝对不能成为一个傀儡皇帝,他一定要除去这个在他眼里擅权干政的家族。这一切,司马师不知道,司马昭当时也不知道。
公元255年3月23日,司马师去世,年仅48岁,一生无子,于是司马昭接替兄长司马师活跃在朝堂之上,历史之中。凭心而论,司马昭弄权不如其父,能力不如其兄,可偏偏是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推翻了曹魏政权,爱他的人说这是时势造英雄,恨他的人骂狼子野心,可要笔者说,他是无奈。
司马昭面对的是怎样的情形?上有曹髦恨不能把司马家族一锅端,下有曹氏宗亲,各大世家恨不得司马家族一夕覆灭,倘若易地而处,今日我们是司马昭,未必不会如司马昭一样谋权篡位,甚至,我们可能还没有司马昭做的好。
何出此言?
因为,司马昭是刀到了脖子上才奋起反抗的,在此之前,他还平了诸葛诞的淮南三叛他对于曹魏,也算是恪尽职守,可他的所作所为,落到魏王和一众人眼里,是威胁,是想要取而代之。当曹髦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的那一刻,司马昭该是寒心的,司马氏三代人,从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那一日起,为曹魏不可谓不尽心竭力,可为什么,需要他们的时候,以礼待之,不需要的时候,要赶尽杀绝?那一日,曹髦被成济一剑穿胸,当鲜血染红地面的那一刻,司马昭知道,自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从今以后,他只能得天下,否则,他会比曹髦的下场还要凄惨。公元263年,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这场魏蜀之战,最终以蜀汉灭亡落下帷幕,三国时代自此走向统一。两年后,公元265年,司马昭中风而死,他与曹魏的恩怨自此随风而散,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儿子司马炎登上大舞台,即后来历史上的晋武帝,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司马昭如果换一个姓氏,不是司马懿之子,又或者,司马师没有早逝,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会是不一样的,或许终其一生,他若是文官,不过是一个政绩平平的文官,他若是武将,也不过是个默默无闻的武将,平凡却也平安的度过一生罢了,可历史选择了他,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无论他自愿与否,他的处境注定了他不得不走的一条道路,他没有回头路。易地而处,在司马家族里,即使不是司马昭,司马家有一天也会有人如司马昭,为何?司马家族在历史上的定位是权臣世家,而且,自从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之后,就注定了这个家族不能在政治风云里全身而退,他们有责任辅佐一代帝王,而要负起这个责任,就必须有权,权从何而来?从他人手机揽权过来,揽权造成的后果是什么?一家独大,一家独大之后是什么?落到帝王眼中,是威胁,必须要除掉。历朝历代,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世人诟病司马昭最多,还有就是在他死后,其子开创的西晋一统时代太过短暂,也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悲剧,历史再一次了分裂的南北朝时期。可这一切,又是司马昭能预见,或者又是他想看到的吗?都不是。
而说到这里,也不得不提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初寿春叛变,曹髦被杀,天下并没有引起骚动,四方平静。而这背后的原因,是由于司马父子,多年来废除苛刻法令,推广恩惠,民心归附。由此可见,司马家族是有功于社稷的,只是,社稷最后容不下他们,而司马昭,不过是刚好撞到了那个时间点,他的无奈,被淹没在滚滚长江东逝水里,生平最后被曹髦咬牙切齿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概括了,可他的心,不说路人从来不知,就连曹髦也从不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