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宋朝进行时(014)黄袍
后一篇 宋朝进行时(016)战将
第四章 第一桶金
1.柴荣
公元955年,后周境内的所有寺院接到了一份诏书,大意是这样:凡是没有得到政府正式批准的寺院,一律停废;禁止寺院私下招收(剃度)和尚、尼姑;各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的和尚、尼姑进行登记造册,遇到死亡、还俗的及时注销;凡是想出家的人,必须得到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亲属同意,并能够背诵或熟练朗读一定数量的经文;未经批准擅自剃头的,强制还俗。
根据内容翻译成现在的红头文件,文件名应该是《关于规范佛教场所建设及加强和尚尼姑等佛教从业人员监管的通知》,照这搞法,连个和尚都不好当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世宗灭佛”事件。
历史上的“周世宗”,名叫柴荣。
改变赵匡胤人生命运的第二个人。
柴荣,邢州龙岗人,本是郭威的妻侄,从小跟随郭威左右,后被收为养子。柴荣长相英俊,骑射功夫了得,性格沉稳老练,为郭威所器重。在郭威率兵进攻开封的时候,他负责留守邺都大本营。郭威称帝后,他又升任澶州节度使。
广顺三年(953),柴荣被封为晋王,担任开封尹(首都开封市市长),这可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任命。
由于郭威的儿子此前已经全部遇害,谁能够成为帝国将来的主人,一直广受朝野关注。按照当时不成文的规矩,只有皇位继承人才能出任开封尹。所以,郭威宣布这项任命,等于宣布了柴荣的皇储身份。
柴荣在出任开封尹后,决定挑选一批人才辅佐自己,可能是曾经对赵匡胤有所了解,而且比较赏识,他把即将赴滑州上任的赵匡胤留了下来,任命为开封府马直军使(低级军官)。
显德元年(954)正月,一代枭雄郭威在开封病逝,柴荣成为后周的第二任皇帝。
柴荣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即位不久,就立下“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愿,立志结束内乱,统一中国,重造太平盛世。他性格刚烈,做事雷厉风行,定下目标后就大干起来,革新吏治、发展经济、重整军备……在极短的时间内,推行了许多大胆的新举措。
“灭佛”,就是较有代表性的一件事。
在乱世,很多人无法安居乐业,寺院就成了理想的避难所。因为到了那里,至少还能有口饭吃,有个地方遮风避雨,总好过在路边饿死。所以,当时许多穷苦人都想进寺院做和尚、当尼姑。
由于需求太旺,寺院越建越多,随之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越来越多的青壮劳动力自愿剃度当了和尚(尼姑),干活的人就少了。大量金属被用于铸造佛像及佛教用品,制造货币(铸钱)的原材料就没有了。寺院拥有大量田产后,国家赋税也少了(寺院田产不纳税)。由于寺院没人管,一些流民、逃犯甚至把它当成了藏身之地。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国力恢复。
为了限制寺院无限制的扩张,柴荣颁布了上面那道诏令。
可当时佛教盛行,许多朝中官员自己也信佛,免不了有许多反对声。柴荣却不为所动,回答得非常干脆:
“佛以善道感化人,如果有志向善,就是尊奉佛法。那些铜像难道就是所谓的佛吗?(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
在那个时代,能说出这样的话,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
柴荣连神仙都不怕,对人就更不客气了。面对大小官吏,绝对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发现吃闲饭混日子的,果断要求卷铺盖滚蛋,发现贪贿腐败的,果断要求留下脑袋后滚蛋。
以前,朝廷上下普遍是能混一天是一天的状态,领教了柴荣的强势手段后,原来萎靡不振的风气顿时焕然一新。
虽然柴荣比较强势,在他手下干活比较累,但有了一个新皇帝,大小官员和将兵还是比较高兴的,毕竟,这年头能够实现皇权和平交接已经很不容易了,总比杀来杀去、动荡不安要好得多。
除了广大后周军民很高兴外,还有一个人,听到柴荣登基的消息后也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