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初开启课前三分钟演讲时,我这样告诉我的学生:试想,在原始社会,突然间有好多双眼睛盯着你看,是个什么情况?恭喜,很可能,你遇到狼群了。不管是要打还是要逃,你都会紧张。同样,细细想来,演讲好像也是这么个情况,肯定会紧张,这是动物的本性。但,我们可以调整。把你的演讲,当作是在给别人送礼物,当你给予的时候,你会变得更有趣,恐惧感也会逐渐消失。送的礼物不要没关系,总会有人喜欢你的礼物。这未必需要你有多么高的英语水平,哪怕你就说一句Thank you!。但,当你给予的时候,你的表情,姿态会让你很有魅力。
课前三分钟英文演讲细细一算在我的两个班开展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最初,我是想通过英文演讲来检测和扩展学生的阅读量,经过一二年级大量的绘本听读,学生对于启蒙阶段的英文话题是比较熟悉的,比如动物,植物,颜色,数字,地点,乐器,交通工具,家庭人员国家,天气等以及绘本带来的语言的完整性和故事的戏剧性都为我们三年级课前演讲做了很好的积累,而且暑期,我们孩子还大量阅读了与教材配套的分级读物,在启蒙阶段的阅读积累上,我们可以说都是很扎实的。
所以我就觉得课前三分钟演讲肯定不成问题,但,一开始,我的计划就面临极大的冲击。学生一听演讲,没人举手,我认为程度好的学生,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不敢上台,即使我做了很多铺垫,也给奖励,但学生的积极性依然不高,就这样第一个星期,上台的孩子一个班不超过三个。
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我想了好久,咂摸出一个词:仪式感。仪式感不够,所以学生们自然不够重视,直接影响到参与度。所以我做了一件事:大张旗鼓的在班里点名一些程度好的学生的名字,并且把他们称为“外交官第一梯队”给他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准备。当然这种做法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方法,有待考量,但就班级演讲而言,一个星期以后,氛围被激活了。因为,程度好的孩子,首先是一种示范,而且演讲也需要一种氛围和风气,所以最初的“圈子效应”依然形成,并且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都认为上台演讲是一种非常高的荣誉和肯定。其他孩子也纷纷私下开始下功夫,有的孩子想上台,于是直接在台上背我们学过的课文。就这样第三星期是“来者不拒”的阶段。演讲的情绪很高涨。
到第四个星期,我们开始进入“规范”阶段:
1. 每天一个小组4人+2名毛遂自荐同学。
2. 内容不限。但要求规范自我介绍(我在黑板上给出了自我介绍的模版,供大家参考。)并且脱稿演讲,告诉他们抛弃稿子讲话时,表达会更加真实自然,能够很好的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有一部分孩子落落大方,泰然自若,一口流利的表达,这当然是我们做老师的愿意看到的,或许这是我们认为的演讲本该有的样子。但,美丽和惊喜就在于它的未知和不同。我的学生,也有的孩子上台演讲声音很小,有的孩子上台会因为紧张而喉咙哽咽,有的孩子会磕磕绊绊憋到脸红到脖子,有的孩子上台无处安放的小手一直搓着衣角,有的孩子不敢看台下的观众眼睛一直45°斜视一边…….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如我刚开始告诉同学们的一样:你是来送礼物的,总会有喜欢你礼物的人,你准备好了,送就可以,形式不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