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这些古语,都是在提醒我们饮食不可忽视,是健康的关键保证。而且,食物也是有四气五味的。
几天前,我报名参加了“古法轻断食调养班”,教学目标为“还身体以清爽,给生命以滋养”。
旨在让学员们了解和掌握自己体质,学会给自己食物配方,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通过食养方式,让饮食走上健康轨道。
君不见,经常看到患者就诊时的咨询场景:
“大夫,我吃点什么好?”
通过几天的学习和体验,我已经有了健康饮食的意识和些许进步。
原来,我们吃过的饭菜饮食,都不是简单地为了填饱肚子和满足味蕾,它们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运化为气血、能量、以及精气神,然后再慢慢滋养我们,让我们长大成人,变得血气方刚,精力充沛,延年益寿。
现简单将学习和实践心得,梳理总结如下。
一、正念饮食法
如果说,舌象是人体肉身外在的一面镜子。那么,正念就是身心内在的镜子。
正念的关键在于观察当下,关照眼前,带着某种目的,对此时此刻的一种身心觉察。
此处,有一句古诗正是道出了发自内心的正念之重要性:
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正念饮食,倡导对待食物的态度是接纳、开放,以及保持好奇心。
正念饮食,就是带着察觉某种食物对我们身心的感受这一目的,去感知和体味食物,感受食物带来的丰富口感和营养,以及对身心的满足。
所以,饮食中“觉”的能力很重要。
要学会提高我们饮食当中的知觉力,关照当下,明白饮食中的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以我自己来说,在将要吃饭时,首先放下手中的事情,心神集中在食物上,感觉这一刻的饥饿程度,想吃什么?
其次,当食物进入口腔开始,就用口鼻舌、吞咽,胃肠去全身心感受它。
再次,察觉进食的每一口中食物的滋味、气味、软硬度和口感,慢慢品,细细嚼,在充分咀嚼之后,再慢慢吞咽下去。
最后,在完成进食闭上口的那一刻,回味和体会身体的感受。
按上述这样吃法,不久就会有饱腹感,可减少食物摄入量,对减重者很友好。
也可有效避免过度饥饿,吃过量、吃过烫,吃过凉,有益减轻肠胃负担,助益健康。
但是,它并不影响对食物美味的享受。甚至只吃少量品种的丰富口感,却胜过多品种的食物,因为你是在全身心投入地去细品了,而不是囫囵吞枣、心不在焉地进食。
虽然吃了很多,但因身心不合,感受到的口感并不丰富,或者吃的很快,给肠胃消化带来负担,影响身体健康。
另外,我还明白了,仅仅依靠食物,替代不了身心的修养,食物也抚平不了内心的伤痛。
因此,那种大喜大悲时的暴饮暴食,也应该避免。
所以,正念饮食,提倡的是用正念观察自己的饮食,情绪和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心全意地活着。
总之,日常吃饭饮食很有讲究、大有学问,值得深入学习和长期践行。
二、饮食有宜忌
关于饮食,中国古人早就有所论述,这方面的内容散落在中国养生古籍当中,其中有着很多精辟的见解。
有些来自古代医药学家孙思邈(也被后人称为孙真人)所言,有的出自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还有来自中国的其他食疗古籍,这些给后人留下的宝贵文字资料,是古代饮食文化的精髓,值得我们慢慢学习和传承。
今人再次重读先人的这些文字,就仿佛一位老者,对现代人的细细嘱咐,悉心叮咛,我们可从中看出古人对饮食的认识、态度以及规矩。
中医有一部清代时期的著作,叫做《医门法律》,里面讲述了医学领域中哪些事情是不能逾越、不能做的。同样,饮食也有法律,有边界。
首先,《黄帝内经•素问》中说: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提出了这样一种膳食搭配理论。以此为基本原则,衍生出很多其他具体的饮食要求。
这里摘录出几条古人关于饮食的原文,以便我们慢慢揣摩和理解。
1. 食不厌细嚼,饮不厌细呷。
2. 凡食欲得恒温暖,宜入宜销,胜于习冷。凡食皆熟,胜于生;少胜于多。
3. 空腹勿食生果,令人隔上热,骨蒸,作痈疖。
4. 凡食,先欲得食热食,次食温暖食,再次冷食。
5. 饮食不可冷,不可过热。热则火气即积为毒。痈疽之类,半由饮食过热及炙煿热性。
6. 食热食汗出,勿洗面,令人失颜色。
7. 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发怒。
8. 人之当食,须去烦恼,食勿精思。。
9. 久饥不得饱食,饱食成癖病。
10. 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
以前的我,有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比如,我是水果控,经常随时随心就吃水果,不管是早晨空腹还是晚上,而且也没有数量的管控,想吃多少吃多少,完全不知科学饮食的概念和意识。
现在我猛然醒悟了,这种吃法都是不可取的。
三、重塑大脑对美食的触发机制
朋友,你是否经常为难以抵挡美食的诱惑而苦恼,觉得管住嘴巴有点难?
尤其是在吃自助餐,或者非常饥饿劳累时进餐,不小心就容易吃得过多、过快等。
那么,应该如何控制食欲呢?
当你看到美食了,就忍不住要去拿。这是因为只要见到了,就是一个信号,就会触发大脑以往的机制,当过往已经形成了对美食的诱惑,大脑就会一次又一次加强这种触发机制。
当第一次看到美食,大脑机关被触动打开,哇,很好吃,手就去拿了,此时大脑对这种食物的触发机制被加强了。
即,最先是看见,然后触发了大脑机关,最后就去获取。这样大脑神经通路就建立起来了。
那么以后,一旦看见某美食,该通路就被自动激活,你会不假思索就去将美食放入盘中。
古人有句话:不见其所欲。
所以,只要食物不被看见,从源头上就杜绝了大脑神经通路的接通。
此时,可选的做法有,可以避开那个美食被看见的场景,自带饭菜,或者让别人代为取餐等。
还有一种有效抵御美食的方法,就是重塑大脑的触发机制。
你之所以对某种美食有渴求,其实是以往一次又一次的大脑触发认知的加强。
所以需要放下该执念,也就是改变认知:
我并不是一定要吃这种食物才能满足自己。
这样把令人苦恼的问题变得开放,变得灵活而有弹性。
那么,现在我该怎么做呢?
一方面,我喜欢,想品尝美食。
另一方面,我也知道,过量的饮食对我的身体有不良影响。
那么建立和寻找二者的平衡,让大脑重建一种新的机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所以该机制的核心就是放下执念,按照正念饮食法去践行。
长期如此,你就会吃饭慢下来,细心感觉和品味食物,哪怕是一种食物,其丰富和美好的感觉也不亚于多种食物的满足感,最终就不会出现吃的食物品种过多、食物总量过多的后果。
综上,通过学习科学饮食知识,依靠食养的方式,不仅能瘦身除毒邪,让身体清爽轻松,也能让有限的食物滋养身心,为高质量的生活、健康的生命提供能量和精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