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芳伯时代

心心念念了好几年,一直苦恼没人写他和他的传奇。上世纪有人写《罗芳伯传》,只是我买不到那本书。经过几天的准备,我终于决定好好写写他,作为给自己二十五岁的献礼。

他的时代

说起罗芳伯,很多人根本没有听说过,如果按比例来算,知道他的估计就百分之一。但是他同时代的人,随便列举几个,知晓率绝对甩他几条街。

曹雪芹、纪晓岚、乾隆、袁枚、叶清高等中国人,拿破仑、华盛顿、马戛尔尼、瓦特、富尔顿等外国人,他们都是罗芳伯同时代的人,或者名气不一,但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青史留名。

罗芳伯,出生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卒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那一年乾隆退位,可以说,罗芳伯活过了整个乾隆时代。

那个时代,英国正在悄悄进行工业革命,美国在闹独立,法国在大革命。而中国正沉浸在乾隆宣扬的盛世里,沾沾自喜。

这个时代,乾隆在开疆扩土,和珅在充实他的腰包,纪晓岚修他的《四库全书》,袁枚做他的学问,曹雪芹在修改《红楼梦》,叶清高正满世界看稀奇。

这是中国人在这个时代奋斗,世界更是热闹。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华盛顿带领着大陆军为建立美国努力;少年拿破仑看着法国闹革命,血脉贲张;马戛尔尼,为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第一次出访了俄国。富尔顿听闻法国有人利用瓦特蒸汽机,试航了蒸汽轮船,他心动了……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时代,是一个众星璀璨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苦难的时代,是人命贱如狗的时代。

罗芳伯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幸运又不幸运的走完这一生。

一晃三十年

生活在乾隆年间,处在这王朝盛世,罗芳伯不可避免的走上了读书人应该走的道路——参加科举

三年又三年,三年复三年,罗芳伯压制自己的想法,十几年如一日的做着两件事,教书和备考。

终于他完成了一件事,足以笑傲世间了。他教的学生不少都考上了,说明他的教学水平一流。

可是他这位老师,却是一再落第。师徒同考若都能中,那是佳话;老师中第,徒弟落榜也还正常;可徒弟中榜,老师落第,那就只能是笑话了!

这究竟是他书教得好呢,还是学识太差呢?教书的生意是越来越好,可流言碎语想必也不会少。

1771年的一天,他终于放弃了,不再去死磕科举,也不想一辈子教这些后生去死磕科举。

这一年,海外的婆罗洲西海岸,因为金矿诞生了一座名叫“坤甸”的城。

这年罗芳伯三十三岁,土尔扈特部刚从万里之外的俄国伏尔加河畔回来,被当做爱国主义教育在宣传;纪晓岚在乌鲁木齐戴罪三年,释免回京,乾隆让他为土尔扈特事迹作文。和珅还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读书人,年仅二十一,还没发迹,也没想过要贪污。

这一年,乾隆开始打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战,这场历时五年的战争,将要耗费白银7000万两。刚和缅甸打完战争两年,损失惨重,不过换来了缅甸口头臣服。这一切都表明,乾隆在透支着这老大帝国的生机,就为了粉饰他想要的太平。

已经六十的乾隆,并不知道他的帝国已经超负荷在运作,他只想超越历史上所有帝王,成就一番伟业。

曹雪芹感受到了,所以穷困潦倒的他把一切都寄托在了《红楼梦》里。

袁枚感受到了,三十岁辞官,居住随园四十年,余生全投入到传授知识和做学问中。

罗芳伯感受到了,终于还是决定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国度。

南洋局势

乾隆三十七年,三十四岁的罗芳伯离开了广东嘉应州,随百余同乡漂洋过海,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西婆罗洲的坤甸

因为淘金热,催生了这座城,吸引大批华人到来,罗芳伯一行也不例外。这块处女地,等待大家开发,罗芳伯在这究竟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呢?

再让我们看看南洋环境,这在现代分布着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东帝汶、菲律宾等国。

婆罗洲就是世界第三大岛,现在的加里曼丹岛,这岛临近中国南海,是曾母暗沙岛的邻居。岛上有三个国家,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坤甸就坐落在现在印度尼西亚的国土上。

罗芳伯时代,南洋已经是西方殖民者的乐园,是他们的势力范围。他们是大航海时代最早的参与者,西班牙、葡萄牙、荷兰

英国还在征服印度,暂时没有余力涉及南洋。法国正在酝酿大革命,眼光都聚焦在国内。美国自己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华盛顿尚在弗农山抱着妻儿当农场主,独立不过是一些人嘴上说、心里想的天方夜谭。

西班牙把持着马尼拉航线,进行大帆船贸易,把美洲的金银一船船拉来,换成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运回国内。葡萄牙守着他那仅剩的几个据点,要留给英国小后生。

荷兰是当之无愧的南洋霸主,将葡萄牙手中,他看中的殖民地都据为己有。百年经营下来,无人能及。只在中国大门边接连碰壁,被沈有容、郑芝龙、郑成功、郑经等人一顿胖揍,不仅没打开中国的大门,连用来走私,经营了三十八年的台湾也丢了。就这样灰溜溜的缩回了南洋。

距离郑成功时代又过去了百年,荷兰已经认命,只想好好经营南洋,控制通往中国的航道。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异常强大,在这片海域,连新生的霸主英国也不敢放肆。

华人现状

华人下南洋历史已经不能考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

唐末黄巢起义时,掀起了下南洋的第一次高潮。宋末,陆秀夫背着少帝跳海,十万军民跟随殉国,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下南洋,这是第二次高潮。紧接着就是明末清初,迎来了第三次下南洋的高潮。

这是为了躲避战乱,人们被迫下南洋。时间来到明清,下南洋的动因已经变为谋生。这是大航海时代造就的,也是中国沿海居民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的选择。

罗芳伯就是顺应这一潮流下的南洋,他的到来改变了南洋华人生存状况。

南洋诸国向来都给中国朝贡,自然知晓中国的强大,因此华人在各国经商、生活都很惬意。几乎垄断了所有岛屿的小商品经营,可以说有生意的地方,都有华人足迹。

这在西方殖民者到来后达到了顶峰,初来乍到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甚至英国人,惊奇的发现,没有华人是寸步难行,有华人那是如鱼得水。

两者结合,就是源源不断的财富,因此殖民南洋就少了像殖民非洲、美洲以及印度那样的血腥。不是没有杀戮,只是要少很多。这不得不说是南洋华人对当地人民的一大贡献。

可是再好的关系也有破灭之时,一开始是西班牙人,他们正磨刀霍霍准备进攻中国,却先迎来了大明的使者。也是互不了解,西班牙开始疑神疑鬼,仿佛得了被迫害幻想症,总觉得明朝要来打他们。

而西班牙军队就只有几百,加上经商和侨居的西班牙人,也不过几千。反观当时马尼拉的华人就十倍于他们,这还不算菲律宾其他地方的华人。

再加上华人不信天主教,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一副软弱可欺的样子,手里钱多的让他们眼馋。就这样在种种因素混合下,终于造成了南洋第一次屠华惨案。

一:马尼拉屠华

1603年的中秋,西班牙借口备战,高价托华人收购大批金属刀具。华人见有利可图,将所有铁器金属都高价卖给了西班牙人。一边嘲笑西班牙人傻钱多,一边准备欢欢喜喜过中秋。

就在这天,西班牙终于举起了屠刀,当屠杀开始时,华人再也笑不出来,原来这一切都是阴谋!手无寸铁的华人就这样被西班牙排枪击毙,而远渡重洋的日本天主教徒,和菲律宾天主教徒是其帮凶。

这场有预谋的屠杀,造成了几万华人惨死,无数的华人妻女被凌辱致死,数以百万计的华人财产被掠夺。

在最值得庆祝的节日里,华人在颤抖,在号啕,在用一条条生命质问苍天,为何要这样对待他们!而西班牙人、日本人、菲律宾人,他们在狂欢,在宣泄,在炫耀,他们第一次觉得,原来华人的节日也可以过得这么开心!

幸存者终于把屠杀的消息传回国内,想让大明为他们做主。他们或许没听说过汉唐的旧事,但至少知道郑和的故事。他们是无助的游子,遇到困难,唯一想到的便是祖国。

消息传了上去,北京的万历帝愤怒了,正想不顾一切的出兵马尼拉。但很快就有大臣上书,说被屠杀的不过是群刁民,私自出国已经是重罪,为了这群人劳师远征不值得。

万历是一个很可怜的皇帝,前期被张居正架空,后期被一群大臣逼得没有一丝自主权。一气之下“三十年不上朝”,只在自己的皇宫里处理国家大事。

这次也不例外,万历根本不能将他的愤怒化为实际,大臣的劝阻,让万历帝再一次做起鸵鸟,只好下令让福建总督酌情处理。

福建总督更会办事,直接替万历回复西班牙殖民者,大意是屠杀华人的事,你们别当什么大事,我们是不会追究的,他们都是一些不良之徒,是不值得爱惜的。

最后还将死里逃生回国报告惨案的华人,拿去砍了头,为这次屠华惨案作了结。只是可惜了这个如此信任祖国的“弃民”。看到这里,我很为当时华人遭遇心酸。能逃脱马尼拉的屠刀,却逃不过来自祖国的诛心之箭!

第二次屠杀

36年后的1639年,马尼拉再一次举起屠刀,几万华人重蹈覆辙。

因为知道祖国不会给华人做主,他们再也不信祖国是坚强后盾。这件惨案就这样被华人挺了过去,不再幻想得到祖国的公道。

第三次屠杀

直到二十多年后,一个矢志不渝要复兴明朝的郑成功听说了这两次马尼拉屠华惨案,怒不可竭。立刻斥责西班牙人,警告如果再敢虐待和屠杀华人,立刻兴兵剿灭!

西班牙听了,竟然先动手为强,第三次将马尼拉华人屠杀。六十年不到,竟然发生了三起屠华惨案,第三起还发生在郑成功警告之后!

我不知道当时马尼拉华人作何感想,盼来了久违的故国声音,但伴随的却是又一次屠杀。如果有得选择,他们还会要来自祖国的公道吗?

郑成功彻底愤怒了,这时刚收复台湾,距离马尼拉不过几日海程。于是让大军准备,要前往马尼拉兴兵讨伐。

可惜就在这时,连接传来了噩耗,君王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父亲郑芝龙被清庭赐死,儿子郑经乱伦。郑成功下令处死妻、儿、孙,但部将拒不听令。

急怒攻心下,又逢台湾湿热,一时不适应,郑成功就这样带着无限遗憾离开了人世。

来自祖国,最后也是唯一一个能替南洋华人做主,可以开辟海外疆土的人,年仅三十七岁,就被迫走完了这短暂的一生。

南洋华人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是否可以避免类似的屠刀?

四:红溪惨案

1740年,中秋快到了,雅加达(巴达维亚)气氛很是紧张,因为巴西蔗糖的畅销,南洋的蔗糖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华人失业者剧增,与荷兰当局关系也紧张起来。

荷兰人有了一百多年前马尼拉西班牙人的恐惧,华人就如同火药桶,一点就燃。他们极力疏导,甚至将部分无业华人弄到斯里兰卡(南亚)去。但仍然解决不了荷、华、土三者间的矛盾。

华人担心马尼拉的悲剧重演,于是也酝酿着起义。

土著民,对华人憎恨甚至超过了对荷兰人的程度。他们觉得一切的苦难都是华人造成的,没有华人,他们就不用交那么多钱;没有华人,他们就不会失去工作;没有华人,他们就不会这么穷……

时间在三方不可挽回的矛盾中,悄然来到中秋前夕。华人在荷兰人监督下,无从串联。但总能找到机会,中秋就是绝佳时机!

华人将起义消息放到月饼中,通过月饼传信,很快消息就在华人社区传开了。荷兰人感到强烈的不安,却不知道华人是怎么传递的消息。这时,一个华人给荷兰人告了密。

起义消息提前暴露,荷兰人先下手为强,对雅加达城里的华人进行清理。很快万余华人被杀,鲜血染红了这由华人亲手挖掘的城市水渠。于是这条无名的水渠,用鲜血,用无数华人的命,造就了一个名字——红溪

这就是历史上发生的红溪惨案,起义还是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只是失去了先手,注定只会是悲剧结尾。

影响

就和第一次屠华一样,消息传回中国,当时是乾隆六年,乾隆帝听闻此事,直接回复:“天朝弃民,不惜背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概不闻问。

万历听说屠华还是愤怒,郑成功听说就要举兵南下!你这堂堂之君,一国之主,竟然如此干脆,真是妄为人君!

乾隆放弃了这群南洋弃民,而荷兰人经过焦头烂额的华人、土著起义,反而意识到仅靠他们是治理不了这广大南洋之地。于是开始笼络起华人和土著精英阶层。

分化瓦解华土联合,1743年,南洋再一次回归平静。荷兰人吸取了这次教训,纠正了以往粗糙管理模式,总算是能较和平的管理殖民地,避免类似惨案发生。

罗芳伯到达的南洋,华人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你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惨遭屠杀。这还只是殖民者的大屠杀,华人与土民间的斗殴,华人与华人间的仇杀更是比比皆是。

南洋并不是华人的乐园,至少这几百年不再是。直到二十世纪,印尼、菲律宾等国的屠华、排华事件还层出不穷。

西婆罗洲

华人的苦难很多,因此抱团就避不可免。以同乡为纽带的同乡会;以血缘为纽带的同宗会;以忠义为纽带的兄弟会;以行业为纽带的行馆……

此类组织难以计数,行会就成了南洋华人自治机构。它们给初来乍到的华人通供帮助,不仅为华人们提供工作,还是替他们沟通祖国的桥梁。有因疾病、意外等死亡的,它们还负责安葬。行会就是华人的依靠,也是唯一的依靠!

西婆罗洲是一块还没有殖民者涉足之地,这里分布着诸多土著势力,还活跃着几十个华人行会。

就是这样一片土地,因为金矿的发现,扰乱了这里的平静。华人身影开始增多,据说1760-1820年,每年新增华人达2000以上。

增加的不仅是华人,土著也开始活跃在城镇矿区,西方人也渐渐有了行迹。这块“无主之地”,就要生事端了。

罗芳伯到来后,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坤甸虽然有苏丹(土王),但和没有一样,根本没有秩序。

初来乍到,罗芳伯干起了老行当,当了私塾教师。

兼职法院

罗芳伯在教书之余,还兼职起法院工作,为大家处理纠纷,久而久之就有了威望。

加上他从小练武,后来又投身科举,虽然屡试不第,在这清一色斗大字不识一个的底层人群中,他称得上是文武双全。

多亏了他多年文武兼修,这让他在南洋成了另类的存在,天生的带头大哥。

凡他出面,没有化解不了的恩怨,结果也无不心服口服。要耍横,打架打不过他;要讲理,他理论一套一套的。

罗芳伯虽然可以解决身边的纠纷,维护大家的利益。却改变不了坤甸,更别说整个西婆罗洲了。

创建兰芳会

有感于一人之力有竭时,于是他萌发了创立行会的念头。

但他才来一年,虽有一点威望,还是担心不足以服众,更别说老牌的行会了。说不定今天宣告成立,明天别的行会就来砸场子。

思前想后,他决定去找一个德高望重之人压场,那就是同乡长者陈兰伯。于是在罗芳伯活动下,1773年,一个以陈兰伯为太哥,由十八人组成的十八兄弟会诞生了。

一年以后,在十八兄弟会基础上建立了兰芳会。这个取自陈兰伯的“兰”和罗芳伯的“芳”兰芳会,就此登上了南洋的历史舞台。

兰芳会同时以“忠义”和“地缘”为纽带,兼有兄弟会和同乡会的优点,这是兰芳会的一大进步!地缘因为同乡而更可靠,但也存在排斥其他地方人的心理,这就限制了兰芳进一步的发展,为日后的衰败种下了因。

遭遇天地会

壮大的兰芳会,在坤甸遇到了瓶颈,于是罗芳伯,带领大家深入内地,准备转变职能,为矿区华人提供农产品。这样可以避免和各华人矿区势力起冲突,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尽可能的保全华人力量。

但是,你不找麻烦,不等于麻烦不会找上门来。原来农业这一块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那便是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天地会(洪门)。部分天地会残余,在清政府围剿下,被迫下南洋求生。

他们来到西婆罗洲北部,凭借先进、严密的组织关系,很快就扎根下来,普通的行会矿区势力根本不能和天地会相提并论。

新生的兰芳会和老牌的天地会就这样撞上了,结果不言而喻,兰芳失败,罗芳伯只能带着残部退回坤甸。

这次交锋,罗芳伯意识到组织的重要性,开始学习天地会的先进管理经验,改造兰芳会

就在罗芳伯创立十八兄弟会之际,还没有深入内地与天地会交锋时。也就是1773年乾隆正启用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而美国发生了波士顿倾茶事件。

兰芳改制

1774年,在十八兄弟会基础上,成立了兰芳会,遭遇天地会后,兰芳开始完善组织关系。

兰芳组织结构

大哥又称太哥,是一把手,第一任太哥之职由陈兰伯担任,不知什么时候卸任,估计在1776年前病逝或者其他原因淡出了兰芳会。

二哥是副手,一开始是由罗芳伯担任。后来罗芳伯继任太哥,二哥就成了江戍伯。江戍伯是罗芳伯众兄弟里面最厉害的一个,曾经一口气连斩十二个土著,留下了赫赫威名。只是不如罗芳伯的文武双全。

先生和军师,偏向文职,暂时不知有何人担任过。

再下一级,福首、酒廊、棚主、客头、老大,大概可以推测职权,也不知都有哪些人担任过。

现存资料最详细的是太哥(一说大哥,又说大总长)一职,十二任,在任时间都没疑问,其他的资料太多遗失殆尽。

随着和荷兰东印度公司接触,罗芳伯意识到,兰芳还很弱小,组织建设任重道远。

1777年,再一次改造兰芳,以东万律为根基,建立办事大厅,下辖七个区,改兰芳会为兰芳公司。因此这一年被称为兰芳元年,开始了长达107年的兰芳自治

英国、荷兰称呼兰芳公司为“兰芳共和国”,梁启超把罗芳伯归入“八大殖民伟人”之列,土著人称罗芳伯为“坤甸王”。

和顺总厅

就在兰芳会败退回坤甸,正准备改制之际。天地会开始膨胀,竟然抬高物价,惹得其他行会、矿区势力不满,于是十四家公司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天地会。

他们在打劳鹿地区打得不可开交,1775年,联合起来的十四家公司将天地会剿灭,瓜分了天地会势力,各家都开始在矿区之外经营农业,以免再受制于人。

1776年,打劳鹿地区的十四家公司走向联合,取名“和顺总厅”。于是西婆罗洲,出现了两个华人集团,兰芳公司和顺总厅,一时瑜亮。

英国称呼西婆罗洲这两股华人势力为联邦共和国。

兰芳公司,组建于1777年;和顺总厅,组建于1776年,都是华人自治的典型。

和顺总厅,单按十四家公司模式,更有民主共和之意,至少形似荷兰东印度公司(十三家公司合并),以及现代的集团。只是流传下来的资料更少,没有像兰芳一样被人记录,书写,太过可惜!

发展壮大

兰芳会,1776年的事几乎是一片空白,只知道罗芳伯在西婆罗洲娶了土著女子,为兰芳公司发展壮大打下基础,但不知具体是哪一年。

在这一两年里,兰芳会吞并了附近金矿和垦区,收服矿区和垦区华人,开始壮大起来。

1777年,兰芳公司成立,罗芳伯开始扫荡周边,迫使埔头公司的黄桂伯归降。并占领坤日、龙冈、沙拉蛮等地。兰芳公司势力范围再一次扩大。

1779年左右,罗芳伯作《遣怀》“英雄落魄海天来,笑煞庸奴亦壮哉。燕雀安知鸿鹄志,蒲樗怎比栋梁材。平蛮荡寇经三载,辟土开疆已两回。莫道老夫无好处,唇枪舌剑鼻如雷。”来直抒胸臆。

接着兰芳公司刘乾相明黄公司大战,罗兰伯亲临前线,连破明黄公司六大寨,尽收其地,兰芳公司势力大盛。

然后矛头对准和顺总厅,失败而回。对于兰芳公司的兼并,其实是有损华人实力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罗芳伯开了一个坏头,日后他最年轻的结义兄弟刘台二,为了一己之私,竟然投靠荷兰人,甘为荷兰走狗,攻打同是华人的和顺总厅。竟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和顺总厅灭亡后,兰芳也走向了灭亡。

时人嘲讽道:“插伯企厅大差矣,州府交分台二企。大家兄弟无见识,桅杆扯起三色旗。”台二就是刘台二三色旗指荷兰国旗。

扩大影响

罗芳伯组建兰芳公司后,参考了中国本土的行会,特别是天地会组织关系,又借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组织形式。

兰芳公司,成了虽无其名,却有其实的自治共和国。管辖华人数万,内附土著民更多。有农业,矿业,手工业,武器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等。

有自己的都城——东万律。有下辖城市、矿区、农村,有街道店铺,有学校,有办事大厅。有税收机构,福利机构,虽然没有常备军队,但也定期进行训练,相当于寓兵于民。

兰芳不仅给数万华人提供了庇护,还帮苏丹平定叛乱。苏丹与罗芳伯结为兄弟,并率众归附。自此兰芳公司影响扩大,罗芳伯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坤甸王”。

1793年,兰芳境内因为水域遍布,鳄鱼泛滥成灾。罗芳伯,一边暗中让人在鳄鱼聚集点上投毒与埋伏弓箭,一边又效访韩愈故事,摆设祭桌,作《祭诸神驱鳄文》。

双管齐下,既解决了鳄鱼之灾,又唬的远近华夷以为神。叶清高于1820年回忆道:“方伯为坛于海旁,陈列牺牲,取韩昌黎祭文,宣读而焚之,鳄鱼遁去。华夷敬畏,尊为客长,死而祀之,至今血食不衰云。”

这一年,英王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带着工业革命的成果,想用外交手段打开中国的广阔市场。被乾隆无端拒绝,自认为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

大概也是这段时间,罗芳伯抽空回国省亲,还托人上表请求内附清朝,当然没有被批准。连英国,乾隆都看不上,更别说区区一个南洋华人政权了。

但乾隆还是允许双方贸易,于是罗芳伯趁机对外造成兰芳是清朝的附属的假象,延缓了荷兰殖民的步伐。直到鸦片战争,中国虚实暴露以后,荷兰殖民西婆罗洲的步伐才加快。

传奇会面

1793年左右,周游世界的叶清高来到兰芳。这是一个传奇人物,十几年来,他跟着英国船队,周游了南洋诸国、南亚各国,经过非洲到达欧洲,遍访英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普鲁士(德国)等国。

接着又到美洲,美国、巴西等国游历。环绕太平洋,到达一天只有一两个时辰有太阳的高纬度。还遇到疑似“因纽特人”的土著民,船队继续北行十余日,遇到全是冰海的地方,可能到达白令海峡附近。当然还有夏威夷岛,他也去过。

这一次环球旅行,历时十余年,周游九十七国。

我不知道他和罗芳伯会面是在周游世界之前,还是周游完世界之后。如果是之前,可能他有把罗芳伯的事迹传播给西方;如果是之后,那一定有告诉罗芳伯世界之大,列国之强。

不管怎样,他二人的这次会面,是大航海时代,是西方殖民扩张时期。封闭的老大中国,两个最杰出的睁眼看世界之人,跨越了山海,跨越了阶级,跨越了时空的一次会面。

他们的会面,一如孔子拜访老子,杜甫遭遇李白。这一年叶清高乘船拜访了罗芳伯,得知了他的传奇。也许此时叶清高已经失明,但他的心敞亮着。

周游完世界,可能是经历了太多,见到了太多,叶清高的双眼终于再也看不见。他只能终止游历,回到了中国。定居澳门,靠翻译为生。

1820年,最后一个拜访者,来到澳门,叶清高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就委托来人将他十几年的海外见闻记述下来。

这个拜访者叫杨炳南,由叶清高口述,杨炳南主笔的书,叫做《海录》。这是鸦片战争前,第一个周游世界的中国人和他经历化成的一本书。

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多多少少都参考了叶清高的《海录》。叶清高,应该是当之无愧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游历印度已经注意到,英国种植鸦片,并且倾销中国,他疾呼道:“迩年以来,闽粤亦有传种者,其流毒未知何所底止也。”

他在坤甸国条,介绍了罗芳伯的事迹。在戴燕国条记载:“乾隆末,国王暴乱,粤人吴元盛因民之不悦,刺而杀之,国人奉以为主,华夷皆取决焉。元盛死,子幼,妻袭其位,至今犹存。”

兰芳、和顺、戴燕……这只是南洋诸多华人政权的几个代表,这一时期活跃着十几个华人国家(政权)。但都在十九世纪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中逐一消亡。

罗芳伯时代

时间来到1795年,这是罗芳伯生命的最后一年,罗芳伯时代就要结束。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他同时代的人。

曹雪芹,1763年逝世,仅完成半部《红楼梦》的手稿。

袁枚,1797逝世,完成了学术研究,代表作《随园诗话》。

乾隆,1799年逝世,成就康乾盛世。

和珅,1799年逝世,完成《四库全书》编纂,代表作《嘉乐堂诗集》。最让人牢记的是靠贪污7-11亿两白银,成为中国最大的贪官。

纪晓岚,1805年逝世,完成《四库全书》编纂,个人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

叶清高,1821年逝世,第一个周游世界的中国人,代表作《海录》。

华盛顿,1799年逝世,缔造美国。

乔治·马戛尔尼,1806年逝世,出访中国,间接促成鸦片战争。

罗伯特·富尔顿,1815年逝世,发明轮船。

瓦特,1819年逝世,改良蒸汽机。

拿破仑,1821年逝世,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成就拿破仑帝国体系。

罗芳伯就要先走一步了,属于他和他的时代就要过去,他同时代的人,不过晚他几年罢了。

落幕

罗芳伯,若以学历来看,大概是小学学历,仅比文盲叶清高好一点。不能和上述任何一个同时代人物相比。

但在中国,恰恰是最没有希望,最低贱的“天朝弃民”,率先开眼看了这个世界,率先尝试走一条中西结合的道路。他们就是两只最早感觉到水在变寒的鸭子。

他们用各自方式,努力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好在他们之后又有后来者,叶清高唤醒了林则徐魏源,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醒了过来。

罗芳伯为南洋华人尝试一条新路,他之后江戍伯等十一人继续遗志。兰芳公司,代代相传,不以血缘,不以关系,凭能力,凭威望,得众人认可者为太哥。

上古传说的禅让制,竟然在南洋再现,虽仅存在短短百年,却是名副其实的先行者。与美国同步,比法国快几步,超越亚洲百年之久,这不能不说,是南洋的奇迹,是南洋华人智慧的结晶。

1884年,兰芳这个早产儿,踉踉跄跄的度过一百零七岁生日,终于走到它生命最后一刻,轰然倒塌。

但是旧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就要到来了,不是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