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长时间没有写东西了,可能是与情绪有关,我其实是个很乐于向大家分享自己发现的人,之前的文章可能用到的地方不多,或者说叫做不接地气,所以这次我会和大家讲一些接地气的东西。
在开发中,我们经常会进行两个对象间的通信,如果是正向的传递数据,我一般热衷于给数据的接收者定义一个 property (属性) :
@interface TDHeaderView : UIView
//需要传递的数据模型
@property (nonatomic,strong)DataModel *model;
@end
但是并不是一直都顺风顺水,很多时候我们都得进行反向的数据传递。举个例子吧,
请忽略那个加载失败的提示,我们的重点是在我用红色框住的地方,在这个项目中,我将这个页面的红色框住的部分拆分出来一个独立的 View(暂且称它为 headerView,但并不是 tableView 的 headerView啊),我们知道,正常的业务逻辑中,当我搜索一个商品时,会显示出来搜索列表,然后我点击上面的任意一种排序方案的按钮,就会产生新的排序结果,Ok,顾名思义,我们是在这个 headerView 上点击了排序按钮,然后告诉这个商品列表的控制器: “嘿,我点了排序模式,你快点刷新吧”, 于是商品列表控制器听到了,就开始向服务器请求进行列表的刷新,这个就是典型的反向的数据传递,因为这个 headerView 是在当前控制器中所创建的。
那么,请看下面我的解决方案:
typedef NS_ENUM(NSInteger,CSSortButtonType){
CSSortButtonTypeDedault = 0, //综合
CSSortButtonTypeSales,
CSSortButtonTypePrice,
CSSortButtonTypePriceUp, //价格升序
CSSortButtonTypePriceDown //价格降序
};
@protocol CSProductListHeaderViewDelegate <NSObject>
@optional
/**
* 点击了工具栏的哪一个排序按钮
*
* @param headrView 工具栏
* @param index 被点击的排序按钮索引
*/
- (void)productListHeaderView:(CSProductListHeaderView *)headrView sortClickIndex:(CSSortButtonType)index;
@end
@interface CSProductListHeaderView : UIView
@property (nonatomic,weak)id<CSProductListHeaderViewDelegate> delegete;
(注:此处用weak修饰 delegate 一来是为了防止出现保留环的问题、二来是因为 weak 所指向的对象内存空间一旦释放会自动置为 nil 所以不用 assign ,这些关键字我不一一解释)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在这个 headerView 中声明了一个协议与其中的方法,并将这个方法设置为 @optional (可选的) ,这个方法的意义在注释中也得到了体现,这个我不再补充,我们往下看,在 headerView 中我还定义了一个 delegate 属性,且要求它遵守 CSProductListHeaderViewDelegate 协议,于是我们就可以在控制器中让当前控制器对象成为 headerView 的受委托者 (delegate),如果我点击了某个排序按钮,我实现了这个协议中所声明的方法,那么当前的控制器对象就可以接受到 headerView 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当然我们肯定不能忘了在 headerView 中调用这个代理对象的方法:
if (_delegete && [_delegete respondsToSelector:@selector(productListHeaderView:sortClickIndex:)]) {
[_delegete productListHeaderView:self sortClickIndex:type];
}
以上说的就是委托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当前对象想传递数据给自己的委托者,这是我们开发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模式。
下面我们来说说跟委托模式的老表(暂且这么称),数据源模式,其实这个数据源模式,跟上面的委托的步骤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呢,我们往下看:
@protocol TDHeaderViewDataSource <NSObject>
@required
- (NSInteger)headerViewHasButtonCount;
@end
@interface TDHeaderView : UIView
@property (nonatomic,weak)id<TDHeaderViewDataSource> dataSource;
可以看到,最大的区别也就是方法多了一个返回值,当然这个返回值是由你决定它的类型的,还有就是我将这个协议的方法声明为 @required (要求实现的),因为这个 headerView 的组成要依托于这个数据源方法。这个模式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也就是几乎处处可见的 UITableView ,我之所以将这个属性名称为 dataSource,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其实只要自己开心,你可以将它变成任何你想要的名字 (单身狗也可以叫它 wife)。
好了,不扯废话了,上面的意思就是这个headerView 想要自己的数据源对象告诉自己,自己身上会放几个按钮,如果我们想要告诉它,就必须在当前控制器中设置这个 headerView 的dataSource,并且遵守我所指定的协议,实现协议中的数据源方法才可以正常使用我这个 headerView,在我们 headerView的内部,便可以通过这个数据源对象的方法所返回的按钮数量,来创建对应的按钮,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可以学习 UITableView 的做法,我们在 headerView 内部调用这个数据源方法时,肯定是需要判断这个方法是否能够响应,并在其中为其抛出异常告诉开发者:
if (_dataSource && [_dataSource respondsToSelector:@selector(headerViewHasButtonCount)]) {
NSInteger count = [_dataSource headerViewHasButtonCount];
}else{
@throw [NSException exceptionWithName:@"数据源未响应" reason:@"headerView 的数据源对象未定义或未实现 headerViewHasButtonCount 方法" userInfo:nil];
}
总结一下,委托和数据源这两种模式,区别在于:
- 委托模式是当前对象将数据流向受委托者
- 数据源模式是数据源对象将数据流向当前对象
好了,就说这么多了,在北平这个遍地程序员的城市不好混,但是生活总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希望,只是来的或早或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