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带着端妹出门,如果到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突然发现有人抽烟,我会立刻带着端妹离开那个地方。如果在室外遇到有人抽烟,我会立刻带着她绕着走,远离那个人。更不要说遇到有人在电梯里抽烟了……
端妈说我对端妹有点保护过度了,毕竟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我是觉得,二手烟这种一点好处都没有的东西,如果我能让孩子更远离它一点,为什么不那样做呢?
戒烟到底有多难?
即使在明白抽烟是一件挺无趣的事情之后,戒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在真正戒烟成功之前尝试过无数次戒烟,通常也就能坚持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距离成功最接近的一次,坚持了小半年,当时我都以为自己成功了。
这本《这书能让你戒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也是我能够戒烟数个月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动力不足。多数情况下,戒烟成功,需要有「不得不戒」的原因。
被诊断出得了绝症可以是一个戒烟的原因。得了肺癌,继续抽烟必死无疑,把烟戒掉还有一丝生的希望。这个动力,足够了,如果你没有轻生的倾向的话。
而对于我来说,端妹的出生是我「不得不戒」的原因。
端妹出生的第二天早上,我在医院门口的一家面馆吃了碗面。跟演电视剧似的,在命运的安排下,面馆的电视里刚好在放一个科普片,讲的是二手烟对孩子的危害。
片子拍得很好,看得我触目惊心。从面馆走出来的那一瞬间,我知道自己的这一次戒烟一定不会再半途而废了。
在这部「在命运的安排下」所看的科普片中,我看出了我们的幻觉。
我们在有了孩子之后还不戒烟是因为我们有以下几种幻觉。
只有孩子不在家的时候我才在家抽烟,不会影响孩子。
事实是,抽烟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会残留在家具、地板、墙壁上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久。
我在阳台抽烟,不会影响孩子。
事实是,抽烟所产生的有害颗粒物非常的小,即使是把门关得很严实,也阻挡不住这些颗粒物通过门缝钻进室内。
我只在外面抽烟,回家绝对不抽,不会影响孩子。
事实是,抽烟所产生的有害物会在衣物、皮肤、毛发上残留数天之久。
以上这几种幻觉,其实是家长在告诉自己,因为我的这些「措施」,孩子不会受到来自二手烟的伤害。但是我们忽略了的事实是,这些「措施」完全不能有效防止三手烟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更何况,只要我们抽烟,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孩子都不可能完全逃避二手烟。
《美国儿科协会育儿百科》(第六版)中对二手烟对孩子的影响是这样描述的。
这些烟雾中含有数以千计类化学物质,其中很多已经被证实可以引起癌症和其他疾病,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支气管炎以及肺炎。暴露于二手烟中的孩子发生耳部感染和哮喘的可能性更大,而且他们有可能在患了感冒后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这些孩子也会更容易出现头痛、咽喉疼痛、嗓音嘶哑、眼镜发炎、头痛眼花、恶心、精神萎靡以及容易被惊吓。
暴露于二手烟中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就有可能患上危及生命的疾病,包括肺癌和心脏病。成年之后,他们就有可能更容易患上白内障。
同样在《美国儿科协会育儿百科》(第六版)中,对三手烟的描述是这样的。
三手烟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通常定义为烟熄灭后,残留在衣服、家具、毯子、头发和皮肤上的烟雾、尼古丁及其他化学物质。如果家长在新生儿的周围吸烟,这个婴儿就有更高的风险死于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另外,香烟中所含的尼古丁和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果被哺乳期的母亲吸入就会沉积在母乳中,从而影响孩子。
有人会说,这些都是概率。我们小的时候没人在乎这些,我们也都健健康康地长大了。
如果拿概率来说事的话……想想现代医学都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很多情况下,连「千分之一」在医学上都被视为不可接受的高风险、高概率。还拿「我们也都健健康康地长大了」来说事的人,都是在开倒车,我只想用「没手机之前,我们也活得好好的,所以手机你也别用了」这样的话来怼回去。
既然科技和医学技术进步了,那我们的讨论就应该建立在进步的基础上。
另外,说到概率。
香港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后一年,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率下降40%。
英国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后三年,儿童哮喘住院率下降8.9%。
这两个数据,总不是「低概率」了吧。
最后我想说,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看起来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我们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二手烟甚至是三手烟对孩子的伤害,但是把自己能做到的做到最好——即孩子经常接触的亲人全部戒烟——就已经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