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毒奶瓶事件发生后,奶瓶厂家纷纷打出“不含双酚A”的标语,来证明安全。
这里科普一下。
毒奶瓶事件,即2008年,美国4位父母状告6家企业,这些企业在奶瓶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对人体有害的BPA(双酚A),而有实验证明,BPA会影响行为变化、大脑变化及性早熟。
2008年10月18日,加拿大宣布将BPA列为有毒物质。
2011年3月1日,欧盟禁止使用含有BPA的婴儿奶瓶。
2011年6月1日,国内禁止生产含有BPA的奶瓶,9月1日禁止销售和进口。
当时很多人很恐慌,看完以下信息。
1:BPA这东西,1860年就出现了,一百多年了。
2:PC奶瓶,在加热时有可能挥发出BPA,现在PC奶瓶已经绝迹了,代替PC的是PP、PPSU、还有最近流行的硅胶奶瓶。
不过,大家都说“不含双酚A”,却没有说明,用什么替代的,
实际上,大多数使用了与双酚A化学结构相似的双酚S。
而201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的一项研究说,双酚S的危害性,可能并不比双酚A低。
接下来就很多机构参与研究了。
国内的南京医科大学毒理学研究所重点研究实验室等机构的诸多学者,用斑马鱼幼鱼进行实验,同样证实了BPS的影响。
但这些消息,不会被传播。
是不是几年后,我们才会发现,花了钱,却并没有得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