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社不熟悉的诗友若有兴趣可以参看青笺社诗稿第十三话。(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c4ac16836ef)
专题链接:https://www.jianshu.com/c/c844294a885f
本期被评作品:
《草木香》
作者:川石
偶尔敲钟,偶尔
折一片松针,藉此越陌度阡
山河之外,你喂我一点鹅油和清水
谁人五脏六腑,尽是黄金
电车掠过山峦,呜咽着
两千年前,女人于此采蕨菜,芣苢,卷耳的民歌;
一阵沙沙的水声
赤足下车是痛苦的
水洼面目全非地倒映一双洁白之手
让人想起一切多义和无解:
譬如历史,乳房,一束月光
缓慢下垂,接近井底的水
五百个王溺于斯
我甚至不能投下一枚石子
此白非白,我与我在此相认
你短促的消息提示音,嘹亮地
追上马匹;分娩着四溢的香气
被刺杀的一瞬,你满面泪痕
社友点评:
***
首先,我觉得有进步,我是肯定这一首对阿川的创作意义的,它也成功地使我获得读诗的愉悦感。对于意象和修辞的琢磨自然是必经的修炼,但这一首也似乎因此更像学徒期的“习作”,而非可以摆到柜台上展示的“成品”。
好话就不多说了。好听的话要说多少都可以,但这不是我的目的。这是个必须培养“黑白分明”的判断力的时代,总有人要先出来扮黑脸。我曾说过,晦涩和诗的好坏并不直接相关。但涣散就不一样了。这一首似乎让我想起诗歌写作的“迷失性涣散”症候群(往往就是晦涩得不够好的现代诗要犯的毛病)。也就是首先内核缺乏统摄整体的力量(题目也并没有在感受上点破什么,反而显出干巴巴的智性过虑),然后思路茫然地被一个意念接着意念带着走,迷失在无限的可能中(没有非此不可的感觉),因而每一处的意象和修辞都显得“还好、不错”,但很快让读者陷入审美疲劳,给人一种,“千万种鸡尾酒到头来都是鸡尾酒”,而不是“脚下原来是深渊”的气氛。
话可能有些难听,但我要表达的意思、甚至建议是:尽量不要依赖即兴直觉,尤其是灵感不够清晰、不够通透的时候,否则一下笔就迷路了。就好像看到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那个“之属”的感觉,那种大概是那个方向、那些东西的感觉),但脚下已没有确切的路了。英国玄学诗中就有类似迷失性涣散(艾略特称之为“conceit”)的特质,但这一招用得不错的作品都是首先主题非常非常具体的,作者的思路由着各个意念七拐八弯,最后因为这个主题,总能柳暗花明,有一种把玩的意味,而不是头脑风暴。
当然,阿川最近的作品看得出努力适应新风格的尝试,值得鼓励。无论朝向什么去努力,一首诗的背后,首先要有一首已经存在,但永远不可能被写出的诗(前人很可能对它也发过呆甚至发过疯但这并不要紧)。写诗是宿命的,是从一个结尾开始的创造,没有先达到那个言说之外的结尾而开始,就容易陷入唯我式的个人呓语。
或许可以尝试写俳句(前阵子流行的截句风格写作也可以)和素描式的主题写作,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和统筹安排全篇的能力,不要为了突出而突出最后变得每个细节都像骨质增生,哪里要轻哪里要重,这些工程性技术性的安排似乎不怎么艺术,但没有它们艺术品就要坍塌。
当然,最最根本的依然是,培养自己的清晰敏锐的感受力体系。冒着被误解的风险说粗浅一些,就是独立而切肤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说来好像很轻松,但在当代中国的教育背景下,或许十几亿里也没几人有资格说自己有成熟而自洽的三观,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当代诗歌一直差强人意,因为诗人们自己首先就有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不敢面对、以及持续恶化。阿川最大的优点在于(当然起点高已经是很大的优势了),她比我们所有人都更来得及。
——青笺社.青云子
***
这期评论我想说点似乎和诗评无关但一直想说的话。
我曾经问过阿川一些话,其实这些话大家都可以用来扪心自问。那就是:你真的发自肺腑的喜欢诗吗?它给过你什么?困顿艰难的时候你会不会抛弃它?(我的答案是:诗给过我自信,给过我救赎,给过我绘画创作乃至灵魂层次上的深思。这些,足够我对它不离不弃)
写诗有天赋的并不太少。不可否认许多人在阿川这个年龄接触诗歌是因为爱情和热血。这很正常,诗歌确实是属于青春的。但我要指出的是诗歌并不只属于生理意义上的青春,或者换句话来说,像孩子一样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对周遭事物敏锐的感受力及对诗真诚的感恩于诗歌创作来说更为重要。否则即便天赋秉异,进入社会,进入生活以后写作能力也会慢慢枯竭,最后逃避不了被现实温水煮青蛙的命运。个人认为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一些作者创作年龄短暂吧?
阿川的年龄,起点以及接受的系统教育都是她的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这样的教育求知氛围下任何人都或多或少难免都会产生惶恐和焦虑。何况,阿川周围有天赋的同龄人并不少。人在时间的纵向坐标里皆渺如尘埃,但横向里呢?能不能胜过同一代的写作者?风格迥异,百花齐放中怎样又算是胜出?靠什么胜出?你必须凭着纯正的诗心比同龄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纵向的极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出,同代人中横向性的胜出。
阿川一直在不断地尝试新的风格,首先这份勇气就值得夸赞,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一次次打破自己来进行创作的。但小川接下来可能要细思一下怎样打破?如何才算打破?光有勇气并不够。
青云曾经指出我诗歌写作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没有接受系统教育只能是朦朦胧胧的感知,并不清晰。直到有一天我倒腾手机里最初《缪斯的侧影》截屏,大批量对比张聪的作品才有了拨云见日之感。所以,开始尝试如何把诗写得像山那样轻。尽管,是在不断失败中前行,但依旧值得。
回到诗本身,因为感性,我并不是一个好的评论者。阿川这首的第一版题目是《草木香》,相比《二重奏》绝对更有诗意也契合内容一些。题目的问题前面青云也已指出。第二版阿川曾经砍掉过一句:“此人五脏六腑,尽是黄金”。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句,所以和她争论过。但阿川或许为了与《二重奏》题目保持一种形式上的关系废除了。还好,现在回来了。黄金无罪,诗性的黄金则更为稀罕可贵,哈。(其实,更为黄金的永远是诗后面的那个人) 第三节也是个人比较喜欢的,历史,乳房,月光,看似散,却在缓慢下垂中得到一种粘连。词如何巧妙地根据主线表达粘连很重要。
说了这么多,必须打住了。因为,我得趁着思路还清晰的时候赶紧根据青云的诗评回过头自省去也。
——青笺社.倾蓝
***
《夏集》
赤红色的瓜浸没在泉里
倒映着流淌的火烧云们
墨绿色的裙角田田而立
蜻蜓微点没有帆桨的舷
丰雨季里的鱼群还未醒
楼阁上的知了也不愿叫
打更人的故事酒味太浓
行人你还不能像一只蟾
——青笺社.卡班纪
***
我必须沉入到一种难以言状的情质里,就像我必须沉入,这草木香里,才能做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使我感觉到我是我,我尚被固定于不可考量的人间。其实,没有什么是必须的,我们打碎,撕裂,无数次的,企图重新整合自己,在似是而非的镜中。那样轻的,习习而鱼贯进入的,镜中。可语态的走势,让我们不自觉的保持了一种规律。要打破,就首先得遵守。她渐渐地不可避免地向一种沉重滑去,她没有飞起来。她像惊弓之鸟,弓给出了规律。规律的无形,就像草木香——贯穿千年,淡看一切。正因为如此,我理解了“尽是黄金的五脏六腑”,理解了“洁白之手”,理解了闪瞬的“王”,进而理解了她的不完整。
——青笺社·鹿
***
这首诗有清澈隽永的小川式语感,让人感到一种知觉的敏锐。时常在想,诗在做什么?我读诗想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结局使人慌张,道路还在漫溯;灯塔刺眼,海面仍旧茫茫。一种纯粹的际遇几乎成为不可能,一切只在建构中。二重奏几个字较之原题虽一定程度失去民歌的质地,但带来饱满的含义,某种双生、背离与相合。暂先绕过“尽是黄金”的突来之笔,“水洼”、“面目全非”、“一切的多意和无解”率先潜入心中的小细流,呈现一种细碎离离之象。这细流淌过第四节一个个人溺于已被命名之物的迷茫轮回之后,“我与我在此相认”呈现一种可遇而不可求之美,指向一个既定程序不可抵达的神秘之境。唯此种相认,是绝对纯粹的质地。这让人猛然想起开头那一笔,“尽是黄金。”这就可以了。便忽觉长路漫漫之有心,不可辜负。某种静止的悬浮,四面虚空,可总有许多时辰是这种样子的。于是最后的满面泪痕,又让人戚戚然起来。在绝对的高处,周身渺茫。构建的结局无可避免是解构。那么,还要去构建吗?
——青笺社·蔓
***
一直以来都觉得发现一种美跟解释一种美是一件不搭边的事情。相较于发现,解释起来显得更难一些,也对阐释者的要求更高一些。而我,充其量算是个发现者。
说说《草木香》带来的第一感受吧。这段时间,老是不自主的想起什么是诗人。
一块铁矿石,从采掘,熔炼,到锻打,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最终或为利器,或为甲衣。而诗人不是利器或甲衣,也不是选择变成利器或者甲衣,应当是从一块矿石成为利器或甲衣的过程。他是石头时,他是自己;他是熔炉里的铁水时,他是自己;他被锻打时依然是自己。他是自己,但已然不是石头,不是铁水,不是锻铁。这个过程越是漫长,苦痛就会越多,呈现出来的美就越是非凡,直至“伟大”。甚至“伟大”也不是终点,而是过程的一部分。
你是一块石头时,作为山的一部分,你以为是终点,你在熔炉里燃烧时,你以为熔炉是终点,你被千敲万打时,这也不是终点。最后,你像个英雄一样,自己与自己相拥而泣。英雄,总是与悲情相关切。
很多年前写过一句“一粒沙子,是万里之外珍珠的母亲”。诗人不是沙子,也不是珍珠,是一粒沙到一粒珍珠之间,这万里路途。
——青笺社.张聪
番外速评
被评作品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75bbb36b2375
你的一生是黑夜
所以眼睛是白雪
你的死亡是星星
所以呼吸是蝴蝶
你的梦境是萤火
所以是如果
九月为何是九月
渔翁为何像渔婆?
玫瑰是一个人的盛开
寂寞出现两次便不再寂寞
点评:
***
喜欢这首的意象运用,尤其第一节。结尾两句触动、惊艳。唯一不足的是过于顺流而下(我的《套莲》也存在这个问题)有时候太流畅似乎反而滋生了诗的缺憾
——青笺社.倾蓝
***
即兴小调的感觉,结尾颇可回味。第二节显现出一些语言上的突破。
——青笺社.青云子
***
快意如水,一闪执念,多一分淋漓感,少了一点临虚意味。
——青笺社.卡班纪
***
因导致果,果源自因,哪些是祸起于自身,哪些是万物必然?到今天怕是自己也分不清了。我们终究迷失在自己编织的故事里,却还是去向天问卦。引人思索。语感回味余地稍欠。
——青笺社.涩萝蔓
***
有时候不形容本身便是形容,意象的持续发酵会让词语蒙恩;有时候句式的单一和体格的消瘦,会更让诗人如履薄冰。这不可避免导致了她一泻而下的局势,可河流的迷人之处往往就在她转弯的地方。毋庸置疑,我在诗中看到了这一风景。
——青笺社·鹿
***
清幽婉转,顺流而下,气息有意料之外之处,歌调悠扬,但缺些层次与腾越感
——青笺社·川石
本期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诗友的阅读和鼓励,欢迎留言点评,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