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朋友逛书店的时候,看到毕淑敏写的《你要学会自己强大》,我开心的拿起来跟朋友说:“这本书很不错,我之前买了一本,你可以买来看看”。她也好奇的望着我手上的书问:“是吗,那里面说的什么?”。我一懵。有点尴尬的说:“读的时间太久了,有点忘了···”朋友的脸上划过一丝鄙夷的神色。
这之后,为了不让自己再丢同样的脸。我在心里思索着,是不是记笔记更好吸收一本书。从那以后,我每读一本觉得很棒的书,就会抄抄金句什么的。时间一长,有些书,好像比以往回忆起来要容易一些了。
后来有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知道很多道理,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在想,这不就是说我吗,书是读了,但是依然焦虑,偶尔读书就像打止痛针,短暂的快乐之后依然陷入生活的漩涡中找不到出口。
直到有一次偶然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圈的读书手帐上写着用“葱鲔火锅笔记法”来写读书笔记。我心里想,这是什么方法,有这么好用吗?但是后来因事又搁置了,偶然在听书平台上听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的解读,也听到了这个方法。于是决定一定要买来读一读。
作者奥野宣之是传媒出生,多年的出版社和报社工作经历促使他独创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受到广泛商务人士的欢迎。与此同时,擅长笔记本整理术的奥野宣之以“笔记本作家”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并出版了多本畅销书。
坚持使用笔记本读书法的奥野宣之的在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通过一元化的笔记本方法实现高效阅读一本书。从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他是如何通过一个笔记本从如何选书、如何购书、如何读书和如何活用这四个步骤来深度解锁一本书,实现“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
如何选书—用“灵感笔记”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苏轼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意思是书籍众多浩瀚,如入东海,什么样的都有,而人的精力是不可能读尽天下书的,只能读取一些希望读到的。
但我们选的书往往却不是我们真正想读的。在我过往的选书经历中,我常常是这样选书的:上当当网站上看看热销榜,后根据对书名的喜好点进去看看详情,再看看评价,然后决定买不买。有时候为了凑运费也会看书名来随便选一本书,有时候会选择朋友推荐的书。
结果很多时候买回来,在兴趣还未褪去余温之时,挑最感兴趣的读上一两本。剩下的书翻翻内容,有的和书名大相径庭,有的读起来乏味困顿,甚至有的知识太深读不进去,结果纷纷束之高阁。一次次导致购书体验越来越差,钱花了,书囤积了,但脑袋并未充实起来。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奥野宣之告诉了我们通过灵感笔记的方式来选书。正是因为这些灵感笔记,读的每一本书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读,对自己有帮助的书。
灵感笔记:是指把身边接触到与书有关的信息记录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读书笔记本上。
因为开始有选择的读书,我关注到自己:在看到一本书的时候“这本书里提到的另外一本书,好像不错,可以找来看看看”,看《阴谋》这部电影的时候“想了解下德国纳粹的历史”,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感觉最近的生活越来越忙碌,那么“有没有跟时间管理有关的书呢?”这类灵光闪现的信息,如果不进行记录的话,很容易就会被遗忘。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收集线索,一些读书达人推荐的书单,以及书里有推荐书的枢纽书,如古典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以及豆瓣上的一些新书推荐,认真看推荐语,书评,甚至有时候把感兴趣的书评摘抄到读书笔记本里,结果竟然有了意外收获:一方面对书的了解更深了一步,另一方面重复读这些书评的时候,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甚至还有一些新的发现。
如何购书—用购书清单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如果说选书,是开启有效阅读的第一步,那么购书,才是真正决定读的书是否对自己有益。
一直以来,我都是通过当当网或者淘宝网买书。直到有一次,在逛西西弗书店的时候发现一本《最后的告别》,觉得很不错。但是当时觉得没有打折不舍得买,后来到豆瓣上看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评价,很想买来读。于是来回花了两个钟头买了这本书。当时有种得来不易的珍惜感。直到现在,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的感觉还是分外的珍贵。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提到通过列购书清单——到实体店确认——购书这一个过程,从感觉“这本书可能对我有用”到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的思考过程,帮助自己真正确定自己的内心需要。
那么购书清单如何列呢?
只需要一张手写或者利用EXECEL打印出来的表格,按照书名、作者、出版社、备注这四块内容来写,将灵感笔记的内容进行网络搜索相关书籍后筛选记录到购书清单里。
我们就可以拿着这张购书清单到书店去找对应的书籍,进行确认是否和自己想的一样,如果不一样,同类摆放的书籍当中有没有让自己觉得不错想读的书呢?这个过程不仅高效而且有趣。当然,奥野宣之在书中对这一块有一些注意点,描述的更加详细。
如何读书—用读书笔记法深度阅读一本书
卢梭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受益很多”
很多人平时读的不少,读的时候也确实感同身受,有所启发。但是一两个月之后,再回忆起这本书的时候,竟然想不起来说了什么。甚至在朋友想要我们推荐几本书的时候,说不出来的尴尬。心中不免懊恼,书,明明是读了,时间也花了,读的时候明明也是有思考的,怎么还是记不住呢?
那么,到底要如何才能深度阅读一本书呢?
我们可以用下面2个方法(写出来+贴出来):
1、“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葱鲔火锅“是日本特色料理,葱段金枪鱼火锅。在这里指的是”摘抄+评论“的方式来写读书笔记。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协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而这种方式就是利用摘抄的时候加深对书的理解,在评论的时候进一步思考。
在读书笔记上写下以下这五部分的内容: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2019年10月24日写成191024)
书名
作者名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我们抱着这个读书目的,边读边写。重复写,坚持写,自然而然能体会到读书百遍的效果。这个过程让我们专注于找自己觉得这本书对自己最重要的内容,在写对摘抄内容的评论的时候,调用起原有的认知和对新知的辩证思考。
2、剪报式读书笔记
剪报式读书笔记其实就是现在很受欢迎的读书手帐的方式。把书籍的书腰、信息卡片、书签、广告等,都可以贴在笔记本里,同时也可以把一本书里核心的内容复印出来贴在笔记本上。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加深了印象,再读时的趣味也增加了不少。
当然,内容并非一成不变,目的是为了深度的阅读这本书,也可以在实践当中慢慢积累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内容。重要的是用读书笔记改变读书方式,因为要在读书笔记上写点什么,就会更有目的去读一本书。哪怕只是记下打动人心的一句话,写上一句感想,读书的目的自然从“读完就好”变成了“写读书笔记”。
如何活用:怎样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陈丹青说:我的心得是读书不在多,而在反复读。喜欢的书总要读它几遍,才算读过,才能读进去。学会选书、购书、读书,我们读到了对自己有益的书,但是我们依然会常常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如何让读过的书真正学以致用?
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循序渐进:
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
输出书评公开发表
通过主题阅读来解决问题
可以在固定的时间,例如睡前的1个小时,每1~3天重读一次读书笔记。例如我就会在平常偶尔翻翻,周末的时候花上一两个小时来重读笔记,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和认知。
同时写书评的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对书的理解,还能够学习到优秀的人是如何来解读这本书的,通过公开发表可以获得反馈,自己对书的理解是否正确,这也是知识付费时代最有效的读书变现方式。我今天在写这篇书评的时候,就发现同一本书的理解,每个人都不同,通过看自己写和对比别人的书评,对书的理解会更加立体和全面。
主题阅读的方式能够让自己辩证的思考问题,对一个问题的思考比较全面,假如需要解决某一类问题,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的阅读和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来思考。
奥野宣之说:读书,是一门艺术。
如果曾经读过的书不能融入你的身心,也不能变成你无形的财富。那么试试这个高效的读书笔记法吧,像交朋友一样认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用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来吸收书里的知识。哪怕从一句话开始,坚持做,功夫不负苦心人,你一定会在日益精进的读书过程中,收获知识带来的满足和感受到读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