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晚小品《占位子》,相信给很多家长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小品讲述了小学开学,几位家长使出浑身解数为孩子占“C位”的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捧腹大笑,但是笑声背后所折射出的家庭教育现状也值得我们深思。
软肋一:放下砖头无法养你,抱起砖头无法陪你--工作陪伴两难全。
小品中沈腾扮演的家长是个房产中介,穿着被西服染色的衬衫,不合脚的皮鞋,一天打三份工,每天回家都到半夜,连续一个月见不到孩子。
这样的场景你熟悉吗?也许你会说,没有办法,这么辛苦赚钱都是为了孩子?挣钱固然重要,难道赚钱和陪伴孩子就真的不能两全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父亲他有两个儿子,他很爱他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太忙,总是不能满足陪伴孩子的愿望。
有一天工作特别忙,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看见杯盘狼藉的桌子才想起来今天是儿子的生日,但是此时的他像个局外人一样。
自此后,这位父亲决定不论工作多忙,晚上九点都要准时给孩子们打一个电话。
刚开始孩子们不太习惯,只是简单的寒暄几句就挂了电话,慢慢的孩子们就和父亲的话题多了起来。
大儿子入选了校足球队,二儿子的飞机模型获了奖等等。
现在即使出差好几天,他也知道大儿子参加了他暗恋的一个姑娘的生日宴会,二儿子的演讲比赛又拿了奖。
这个故事很温馨也很感人,我们都是普通的父母,也许就处于“放下砖头无法养你,抱起砖头无法陪你”的尴尬境地,这位父亲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让我们用心、用眼睛真正看见孩子,看见那个独立的个体,他不是一份成绩单,也不是学校的缴费器。
他只是一个孩子,他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价值感和归属感。
父母的陪伴是有有效期的,有一天当你回头时,发现当初那个整天缠着你的小跟屁虫,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会再主动找你聊天,甚至在门口贴上了“闲人免进”的字样。
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你会感觉遗憾吗?
家中温暖的灯光,妈妈可口的饭菜,爸爸有力的臂膀,这些东西是金钱无法代替的。
2017年的《开学第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拿来和大家共勉: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这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
你在哪方面付出,就会在哪方面收获,孩子的教育时效性太短,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孩子优秀了,你留钱做什么?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钱做什么!”
——致父母
软肋二:所有的孩子都要上名牌院校--上名校才是唯一的出路。
自从做了父母,总想给孩子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尤其在教育方面,很多家长想方设法、挤破脑袋也要让孩子进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直至重点大学。
小品中马丽扮演的家长家中本来挺富裕,为了孩子上学,卖了别墅换了一套50平米的学区房,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但是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孩子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压力上学,如果将来考试没有考好,或者没有考上父母理想的大学,这个孩子是不是一辈子都要活在内疚和自责之中。
有多少孩子现在就生活在父母不幸福,自己就不敢幸福的阴影中。网络上报道的那些“校园自杀”事件值得我们警醒,谁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孩子,最后留下一纸遗书。
记得有一位妈妈曾经和我说,我不想我的孩子将来有多么飞黄腾达,只要他勤奋努力、善待家人、懂得感恩,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健康快乐的过完一生我就知足了。
这位妈妈的心愿,何尝不是全天下所有母亲的心愿。这一切难道只有上了名牌院校才能实现吗?中国不是也有句老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吗?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童时代走过来的,有多少人无精打采的干着自己不喜欢而父母喜欢的工作。
我们有时是用爱的名义又延续着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的伤害。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变成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也许你的孩子他就想做一名蛋糕师、魔法师、调酒师或者演员。
只要做他想做的事情,只要他能开心做自己,每一次尝试都值得被鼓励。
都说最好的学区房就是自家的书房,和孩子一起阅读、锻炼身体、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感恩的心,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误区之三:只有坐在“C位”的孩子,才是有前途的孩子--过度依赖学校教育。
“C位”是离老师最近的一个位置,只有在老师眼皮底下的学生才能好好学习,才能被老师看见,才能取得好成绩。
过度的重视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塑造了一个孩子的品行、行为习惯和做事态度。蔡颖卿老师说:“妈妈是孩子永远的老师。”
儿童社交学也认为,一个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他的社交能力;与父亲的关系,决定了他的学习能力。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要实现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心理、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的教育。如优质的品格、稳定的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只有把家庭教育做好了,孩子才能勇敢的迈出自己的脚步,适应外面多变的世界,不论走多远,他的心始终是安稳的。
如果说学校教育决定了一个孩子能飞多高,那么家庭教育就决定了这个孩子能飞多远。
不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家永远是我们的“充电器”“加油站”,是一个人的心可以放松,歇息的地方,是我们补充能量再出发的地方。
学校只是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正如在小品结尾沈腾所说:“孩子的教育不能光指望学校和老师,家庭教育和家长的陪伴也很重要!”
蔡颖卿老师说:“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根,孩子的成长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就要把根扎深。
作者:哲宝妈妈读书会,一位喜欢书的妈妈,想把阅读作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记录和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