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多情总被无情恼,文人墨客都爱借史抒怀。项羽的勇猛、与虞姬之间的爱情,以及临终前,“不肯过江东”的那股侠气,自古以来被文人歌颂。反观我刘邦,被后人说是没文化,整天没脸没皮蹭吃蹭喝的大叔,狡猾的流氓。哼,结果呢,我还不是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怪事年年有,我朝尤其多。项羽这人啊,就是太过正气了。政坛的海哪似江湖那般清澈,想要在此海中生存,那点个人操守和正气只是汪洋小舟,哪里经得住大风大浪。
秦朝末年,不耍点流氓还真混不下去。况且,正因为耍了点流氓,我才能得到吕公的赏识,取到吕雉。(当然,夫人后来犯了些错误,变得有些残暴。这是后话,但是她对于我汉朝的建立初期还是尽了力的。)
我刘邦确实没什么文化,所以,我非常敬重读书人。我需要读书人为我开辟我大脑没有吸收的知识。张良、陈平、萧何、郦食其......没有他们,也成不了汉朝。打仗,指挥,可能我也就是半斤八两的水平,所以,我提拔韩信、联手彭越、拉来英布。我深知,人才是最稀缺且最贵的资源。而秦朝末期,武将则是人才之最。没有武将,一堆文官献计没人执行,只能是纸上谈兵。然而,武将不若儒家学子,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们的脑袋里装的可全是“杀敌功勋封侯黄金”。当这些都有了,接着就想着做个山中大王,尝尝权利的滋味。
哼,以为我刘邦是傻瓜吗?我混的时候,你们还在娘肚子里呢。这群“功狗”(刘邦在封萧何第一功臣时,武将不同意,刘邦说,你们武将如“功狗”,只有指挥官给方向才能赢,所以萧何功劳大,是“功人”。),有点战绩就想抢功称王。太子还太小,哪里能趴住这些武将,等我一挂,他们的气焰可要升天。于是乎,项羽清除后,我就将武将势力一个一个拔掉。
后人有说,韩信他们本不愿反,是被我刘邦逼的。可能有一部分这个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我的愿望和他们的愿望不在一个频道上导致的。陈平、萧何为何我还一直用,不就是因为他们懂我,并且也愿意和我一道吗?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韩信彭越英布他们不是想我所想,却要抢我所有。不主动离开这政治舞台,我刘邦就只有稍微动用些手脚了。你们可能说我刘邦狠心,没有那些武将,哪里有汉朝。不错,然而,还有句话,人贵有平常心。有功我自会行赏。但以为有功就能和我耍流氓,那只好对不起了。大汉前期需要武将,然而,治理更需要文官。
想来想去,只是没想到后院起火,吕氏夺权。所幸,陈平他们又把权力夺回来了。(功人们好样的。)
我在阴间,一直关注我大汉朝四百年的兴衰。刘盈、刘启,性格虽温和,但是体恤百姓,让国家安定,百姓安康,成就了“文景之治”;刘彻这小子,好样的,打败了匈奴,扩大我大汉疆土;刘病已,这小子看起来软弱好说话,可是个平衡之术的高手。哼,西汉后面几个皇帝,看着他们干的那些事,我都想从地底下跳出来把他们骂一顿。不是被宦官牵着鼻子,就被外戚抢了权,这些还不够,还要出个“断袖之癖”的丑闻。这几个败家子,王莽不夺权,也会被其他人夺权去。
还好,刘秀是个好孩子,而且这家伙文武双全。可惜了,这孩子不会权衡之术,没有用士大夫势力做制衡,导致刘立之后的几个皇帝,没有好的皇后,而、就使得外戚专权。后面几个小崽子我就不说了,他们干的那些混事说出来我老脸也没地搁。
在汉朝初期,我规划的三股势力:皇家势力(就是刘氏家族)、士大夫势力(儒士)、外戚势力(就是老婆家族)。皇家势力是主导,根据另外两股势力的强弱适时制衡。所以,为啥我要在治国后提拔刘氏,就是要先将皇家势力建起来。皇家势力强,才能将这天平掌控好。
为什么东汉中后期,外戚强势,就是因为冷落了士大夫势力,重用外戚势力,且皇家势力底盘不稳。更甚者,加强宦官势力。要知道,宦官帮是无法推动国家的发展。那群小子只懂给皇帝耳边吹吹风,胸无大志,没有政治理想,这股势力如果起来,国家不可能走得远。
罢了,说多无益,这都两千多年了。英雄不论往事。我刘邦的名字曾经在这长河里镌刻,我的子孙延绵400年,也算值了。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叁菇凉有话说:
终于把这7部《那时汉朝》看完了。这套书像是一个痞痞的直爽武将和你说历史。用词轻便,幽默,并结合哲学道理,让读者笑着读史,直面人生。岂不妙哉。看完全集,纵观汉朝政权争霸剧,在剧下的想上剧,在剧上的怕被人踢下来。都想让时间导演多给些戏份。
权利,一直是人最后的欲望,却也是最对生命没什么用处的欲望。人的生存可以没有权利,可惜一旦沾上权利,便也离不开。
能够看清权利的真面目的,便是那些历史长河里有智慧的人。
(以刘邦的视角写这篇文章,纯属恶搞。文章的观点也仅是叁菇凉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