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聊到,燕国子之忽悠燕王姬哙玩禅让,窃取了燕国的王位。但子之执政仅三年,以原太子姬平为首的燕国贵族就发动了夺权暴乱,燕国全面进入内战,时间长达三个月。
姬平敢于发动暴乱对抗子之,与齐国的怂恿有一定关系。齐王在燕国暴乱发生之前,曾派人对姬平说:“我听说您将要整饬君臣大义,申明父子名位,我的国家愿意支持您的号召,做坚强后盾。”等到燕国暴乱发生,齐王命章子为大将,率领国都周围五城的军队及北方的部队征伐燕国,仅用五十天就打下了燕国,捕获子之并把他剁成肉酱,同时杀死了燕王姬哙。
此时齐国的国君是齐宣王。齐宣王是继齐威王之后,齐国又一位重要君主。在他当政期间,对文学游说之士“皆赐列第,为上大夫”,让他们“不治而议论”,天下学士常年聚集于稷下的有“数百千人”,临淄成为战国时期新的文化中心,对百家争鸣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攻打燕国的战事进展得太过顺利,以至于让齐宣王都有些不知所措。于是,齐宣王跑去请教亚圣孟子,说:“有人建议我不要攻占燕国,有人却建议我乘机吞并它。我想,齐国能在五十天征服拥有万乘兵车的燕国,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只能是天意。现在我若不吞并燕国,上天一定会降祸怪罪。我准备把燕国并入齐国,怎么样?”
“天予不取,必受其罪。”但攻打燕国的战事之所以如此顺利,齐宣王其实心知肚明,那不是因为天意,而是因为燕国正在发生内乱,根本无心抵抗。那么,齐宣王为什么还要硬往天意上扯?
从齐宣王对孟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齐宣王渴望吞并燕国。只是燕国毕竟也是战国七雄之一,齐国想要吞并燕国,必须“师出有名”。之前齐国攻打燕国,是以帮助太子姬平夺回王位为借口,现在子之也杀了,姬哙也死了,齐国还有什么理由留在燕国?
天意!这就是齐宣王想出来的理由。不过,齐宣王自己也清楚,这个理由显然不够充分,没有什么说服力。因此他很为难,不得不来请教孟子,希望借助孟子的威望,来替自己占领燕国“背书”。
孟子是什么人,岂能看不出齐宣王的意图?故而便对齐王说了一番模凌两可的话,说:“吞并燕国后,如果燕国人民很高兴,那就吞并吧,古代有这样做的,比如周武王。吞并而使燕国人民气愤,就不要吞并,古代也有这样行事的,比如周文王。齐国以万乘兵车大国征讨另一个大国,那里的百姓都捧着食品、茶水来迎接齐军,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为了跳出水深火热的战祸!如果在新的统治下水更深,火更热,百姓又将转而投奔别的国家了。”
孟子这话,实际上是委婉地拒绝了齐宣王希望孟子替齐国占领燕国“背书”的要求,同时还给齐宣王指明了一点:要对燕国的老百姓好点,否则就别想吞并不吞并的事儿了。
齐宣王未能从孟子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自然也不会听取孟子关于对燕国老百姓好点的建议。于是,他决定一意孤行,不仅命齐国军队占领了燕国,还放任齐国军队大肆搜刮掠夺燕国的财宝与子民。
齐国的行径,引起其他诸侯国的不满,包括赵、魏、韩、楚、秦等诸侯国在内的各国开始策划援救燕国。
齐宣王感受到压力,又来问孟子说:“各国都谋划来讨伐我国,怎么办啊?”
这一次,孟子的回答更加干脆,更加直白,他说:“我听说过只占有七十里而能统一号令天下的例子,就是商王汤。没听说过拥有千里之广的国家而总是畏惧别人的。《尚书》说:‘盼望我们的君主,他来了我们就可以获得解救。’现在燕国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前往征服它,燕国人民认为是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他们,都箪食壶浆前来迎接仁义之师。您如果杀了他们的父兄,囚捕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祖庙,掠夺他们的国宝,那可就不行了。天下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土地又增加了一倍,如果不施行仁政,那么就会招致天下的讨伐。大王您应该立即下令,释放被捕的老幼百姓,停止掠夺燕国的财宝,与燕国民众商议,推举新的国君,然后离开燕国,这样做还来得及。”
到这时,局势已经逐渐明朗,齐国想要独吞燕国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孟子的态度也随之明确,那就是:释放百姓,停止掠夺,推举新国君,然后离开燕国。
孟子的这个态度无疑是一种政治正确,齐宣王考虑更多的则是实际利益。当初燕国发生子之之乱时,各国都去哪里了?现在齐国好不容易拿下子之,打下燕国,各国却纷纷出兵。他们声称要援救燕国,其实是害怕齐国吞并燕国后一家独大。
到嘴的肥肉怎可轻易让出来?所以齐宣王没有采纳孟轲的劝告,在错误决策的道路上再迈进一步。
不久,燕国人在各诸侯国的支持下,果然纷纷反叛齐国,齐宣王被迫命令齐军从燕国撤兵,叹息说:“我真惭愧没听孟轲的话。”
齐宣王作为一国之王在位19年,大小决策无数,如退出苏秦的合纵联盟、解除齐楚联盟、立无盐女为王后等。这些决策有对有错,但就影响力而言,齐宣王没能及时从燕国退兵的错误决策,可能对齐国的影响最为深刻。
因为齐国与燕国从此结下了不解之仇,燕昭王即位后,礼贤下士,励精图治,号召子民以报复齐国为目标,后来乐毅领兵攻打齐国,几乎灭掉了齐国。
齐、燕两国相争,相互消耗,最终得利的却是秦国。在统一六国的征程中,秦国在燕国和齐国几乎都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燕国、齐国,这不仅是因为秦国国力强大,还因为齐宣王的这次错误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