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所说的这个良知,典出孟子。孟子说:“不学而能为之良能,不虑而知为之良知。”
就是说,知天理、知人间大道,是一个人内心本来就有的,但是因为现实的缘故,各种欲望、情绪、不良习性蒙蔽了良知。因此,你要找到这个良知,然后不停地去磨练它,升华它,这样便可以进入一个成长的循环。本来就有这个智慧、这个能力,只是以前没有面对这个“事”,因而没有激发出来而已。
——教育个体的时候,“致良知”是指每个人发现这个良知;面对社会群体的时候,“致良知”有另外一种意思,就是良知致人。用良知去关照你所有的百姓、子民。这又是另外一种“致良知”。
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盗匪心中都有良知,王阳明因此坚信人人心中皆有良知,人人皆是圣人。
——王阳明说:“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致良知是心学精华中的精华,总纲中的总纲。从心外无物到知行合一,到事上练,到致良知,阳明心学的整个体系就完美地呈现出来。
就华夏三千年文明史来看,王阳明被称作“两个半完人”之一,前有孔子,后有王阳明,半个算曾国藩;就五百年文明史来看,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就明代当时的历史来看,王阳明也堪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大夫精神的楷模。而王阳明发自肺腑地说,他内心最爱的其实是讲学。
——“夫志,犹木之根也”,人生的志向很重要,他说心学首先要立志;但“讲学者,犹栽培灌溉之也”。
可见讲学是多么重要。历史上很多有大成就的人都当过老师。孔子是老师,苏格拉底也是老师,像柏拉图原来是个摔跤手,后来拜在苏格拉底门下,就是被苏格拉底的讲学所征服了。
——要锻造一个人,讲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理性思维总结之后,要去讲给人听,要让人能听得懂、听得进、愿意听,还必须有感性的传播方式。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感性思维能力。讲学要讲得好的话,一定是把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进行完美的融合。
——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
有点像陆九渊的“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宇宙不出我心之外”。
——王琼这时候转任兵部尚书,虽然不认识王阳明,却向朝廷保荐了在南方做太仆寺少卿的王阳明。
惺惺相惜。明代历史上号称三大政治天才,前有于谦于少保,后有张居正,中间就是王琼。管理漕运 任用贤才。
——王阳明打仗,其实都是心理战。他特别擅长玩心理战,因为他是心理学大师。阳明心学的一大作用就是塑造自我强大的内心。
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立场和终极归宿,那就是“道”。道立住了,术才能发挥妙用。所有的术、所有的技巧、现实中的所有东西,都依道而存在。失去了道,人生就失去了根本。所谓阳明心学,就是要立心;得道者的心立起来了,别人的心在他面前就是纤尘毕现,无所遁形了。用之于讲学,道理畅通;用之于军事作战,就是心理战大师。
求学周莹事件:做事情最坚实的基础是什么?一方面是自己的学养,另一方面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后来非常推崇王阳明,他的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便是源自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最讲究调查的功夫。
——赏不逾时,罚不后事。过时不赏,与无赏同;后事而罚,与不罚同。……诚得以大军诛赏之法,责而行之于平时,假臣等令旗令牌,便宜行事。如是而兵有不精,贼有不灭,臣等亦无以逃其死矣!”
王阳明还要最后一个权力,就是赏罚权力。后来曾国藩办湘军,大彻大悟的时候就是把这个赏罚权用得非常透彻,使得湘军有了超强的凝聚力。曾国藩因为赏罚权在手,他的军队实行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高薪养廉机制。高薪养廉之后,使得整个湘军的凝聚力当时无出其右。
——王阳明设计了对后来影响非常深远的制度化管理办法,叫做“十家牌法”。每十家为一个相互管理、相互监督的组织,这就是后来典型的户籍制的雏形。
——和十家牌法一样,在他的部队里,“调集各兵,每二十五人编为一伍,伍有小甲;五十人为一队,队有总甲……”就相当于小队长和总队长,“二百人为一哨,哨有长,有协哨二人……”有正职也有副职。“四百人为一营,营有官,有参谋二人……”
以前一排的战车要多达一百辆,有一百辆战车才能叫一排。王阳明文人治军,却非常清晰地意识到军队单位组织精细化、浓缩化的重要性,包括它的灵活性与战斗性的特点。所谓营官,最早就是从他这儿来的。后来包括戚继光练戚家军,曾国藩练湘军,都有营官制,都是从他这儿来的。“一千二百人为一阵,阵有偏将;二千四百人为一军,军有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