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雨下得有点大,心情似乎也不是很明亮,下班的时候坐公交车上,看着雨滴划过玻璃窗的时候,看见了霓虹灯的光芒,而玻璃上自己的脸庞一闪一闪,忽而觉得自己的表情有点呆滞,似乎有什么东西堆积了很久。
恩,应该是,我好久,都没有找过朋友诉说心中的烦恼了吧?
对我来说,心中知己有二三便可,人应该习惯孤独。
我可以做一个社交达人,我的择友观是,我可以认识很多人,与很多人打成一片,但我不会轻易跟你做朋友。
人越长大,发现越能经常联系的好友越少,能真心沟通的人也寥寥无几,唯一符合条件的都是些掐指头都能叫出名字的人。虽然我的生命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人,但我深知我并不是缺他们就不可活。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工作、生活是一个漏斗,它会渐渐把我们生命中那些不再重要的人筛掉。
朋友多了好办事,在我看来它是一个多义词,除却积极的方面,负面的影响也有很多,举个栗子,对于很多女生来说,朋友多了的话,遇到的渣男的几率也会上升,身边的困扰也会不断。
所以,如何筛选朋友,变成了一道智商加情商的难题。
2
毕业的第一年,我认识了同事C,有一次与她聊起双方的朋友,在提起她的朋友时,她抱怨说,她遇到了一个人生不可解之谜。
我问:“什么谜?”
C说:“跟一个好朋友因为借钱的事情让她们形同陌路。”
事情是这样的,C与J是“姐妹般”的好友关系,工作以后认识的,认识了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彼此都很合拍,经常一起玩。但自从J去年借了C几千块钱后,他们的关系便开始变得微妙,因为C发现J开始慢慢地不与她联系了。
于是C心里想着也试着不联系J,看对方是否真的不找她了,结果依然如此,C不解。
后来某天J把那几千块钱还给了C,还了钱以后J也还是没怎么联系C,直到有一次J突然发信息约了C出去,说好久不见,要聚一下。
按照一般社交习惯来讲,主动约的一方,是承担一个主动请客的角色。但剧情总是狗血居多,那天刚好J没带现金,结账时便跟C说你先垫付吧,回头我把钱给你,然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没有然后了,从此J也不再联系C,说好的“回头把钱给你”也仿佛没发生过。
听完C讲的事情,我问C:“为什么一个许久都不联系的人,约你出来吃饭,可以做到一点现金也不带?”C说:“不知道啊,那天刚好他手机一点电也没有了,也不能用网上支付,也许她就是做事大条吧?”
我说:“其实一个人想做什么事情呢,她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达到目的,包括叫你出来吃饭这种小事,她如果真想请客,可以有一百种办法付钱,但如果她不想请客,那她就有一百种办法付不了钱。”
C说:“我也不知道,我就好奇怪,好想知道她最近做啥了,但她从未找过我,实际上我并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几百块钱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天大的数目,但她这样我心里感觉不舒服。”
我对C说:“恩,也许你该考虑,可以慢慢放弃这个朋友了。”
C惊讶地看着我,不解地说:“你是不是傻,就因为这个叫我放弃这个朋友?我怎么可以做到,毕竟这不是什么大事情啊。”
我说:“你们已经有很长时间没联系了吧?除去你们那天的突然“联系”,应该说已经没有什么交集了吧。所以说,不要把你身边的朋友都想得太过仗义和美好,其实有时候我们所认为的所谓朋友真的很不堪。”
“你是在说我交友不慎么?我不觉得,你这话有点伤害我了。”
“在你把人家当成朋友的时候,对方早已把你当成可有可无的人,这样的朋友交往并无意义。如果你对她来说是重要的朋友,至少她会记得对你许过的诺言,即便那是口头的,而不是说占你一点小便宜,更不是说借了你的钱就销声匿迹,至少对方会把心放宽,除去借钱的事情,还能惦记着你,她可以与你许久不联系,但懂得偶尔关心一下你,这些她都没有做到,因为一点钱就轻易变质的友谊不牢靠。”
C似乎还想辩驳,但突然间不知道该对我说什么。
我说:“人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不是曾经在一起交过一段时间的朋友,就代表以后会一直是朋友一辈子,我们交朋友的时候,先不要着急把他们上位定义为“好兄弟好姐妹”,要弄清楚他们值不值得交,该舍就舍。”
C问我:“那你身边的人呢?我看你朋友蛮多的,怎么没见你舍?”
我笑笑说:“实际上我自认为我并没有什么朋友,但我庆幸我有几个知心朋友。”
C不解,问道:“那其他人算什么?”
我苦笑道:“那些啊,只能算作认识的人,我不会花任何精力去维护与他们的关系,因为他们与我的生活无关啊,就算一些不太熟悉的人突然就叫我去聚会我也不会去的。至于你问没见我舍,因为我都不放心上啊,该来就来,想走就让他走呗。”
我又接着说:“C小姐,请退出她的朋友圈吧,因为你对她来说并不重要。你倒不如想着如何让你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认识更加优秀的人。我说的舍弃,是想让你舍弃那些无用的社交。”
C叹了一口气,似乎有点失望。
C有点积极乐观主义,但在我看来,这个世界是值得悲观的,因为悲观所以才会谨慎,我一直跟朋友说我是一个积极的悲观者,我不会把生活看得太好,也不会觉得太差。尽管如此,这个世界上每天还是有许多傻逼伤害着另一帮傻逼的事情的发生。
C让我想起另一个朋友Y,她有与她类似的事迹,我也曾说过这样的话。
3
Y也是个女生,毕业工作3年,做的是外贸类的工作,平时工作也是苦逼,经常加班。但因为经常一有空就跟朋友出去玩,善于社交,便认识了不少朋友的朋友,或者是朋友的同学诸如此类的朋友连带关系,起初都玩得挺好,因为在“玩乐”这件事情上,他们的精神还是高度统一的,直到有一次。
Y与B是在KTV认识的,因为B要移民,所以B便约了那帮经常出去玩的人,打算在KTV喝酒唱歌临别送行一下,结果Y那天碰巧需要处理手上的工作,因加班不能前往,便委婉拒绝了。
这下子好了,那班“朋友”就不乐意了,首先是B,他第一个用责备的口气对Y说道:“是不是不给面子先?现在大牌啦,请不动啦。”接着是那班所谓的朋友,开始跟着起哄,说了一大堆难听的话。
最后还有几个女生煞有其事地煽动其他人对Y进行口诛笔伐,大致意思是:工作重要啊还是我们的聚会重要啊?不来还算什么朋友,你他妈就没资格说话辩解了。顿时Y成了众矢之的。
我插话打诨道:“嘛,看来你身边的绿茶婊还是蛮多的嘛?”
Y继续对我说:“当天,其中有一个男的,因为拉肚子,加上还要照顾生病的妻子,不想去还被强迫去了,不想喝酒还被强迫逼着喝酒,明明一点都不考虑他的实际情况吧。”
听到这里我皱了一下眉头。
“而且他们每次都是玩到凌晨3、4点,我隔天还要上班,这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
我听完Y讲的“事迹”后,有点气愤,对她说:“我只想问,这班“朋友”真的是你的朋友吗?还是说只是酒肉朋友?”
Y讪讪地说道:“现在我把他们定义为酒肉朋友了。”
我说:“他出不出国,其实都与你无关,首先你们的感情不深厚,即便他出国了,再回来,再出国,也跟你的生活无任何瓜葛,你们没有任何的利益和情感往来,从他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你只是他撑场面,装逼的棋子之一罢了。”
还想再说点什么,但已经不想说了,我只是缓缓地说了一句:“你可以退出这个朋友圈了,这些朋友你可以舍弃的,他们属于无用的社交。”
Y的眼神有点无奈,好似对我赋予她的决策感到不解和不爽。
玩乐归玩乐,但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和不情愿之上就叫逼迫了,我一直都很好奇某些人的那种“我面子最大我叫你你就要来,不来你他妈就不配做人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这种心理是怎么来的,或许吧,你有点小钱,有点小势力,这能让你有点小骄傲,但这些从来都不是去强迫别人去顺从你的砝码。
“这种事情,虽然不是我自己经历的,但道理摆在那里,不信等以后过了5年、10年,你更加成熟稳重,成家立业,再回头看看,当初这边劈酒劈到凌晨3、4点的“朋友”,是不是还是当初的朋友,看他们对你的人生有没有什么帮助。”
Y不屑地白了我一眼,说:“你丫说啥都对,你活得真像刺猬。”
真正的朋友是平等而互相关怀的,是可以对你产生积极的影响的。如果对方因为某些事情无法赴约,需抱着理解的心态去谅解对方的行为,他们不会强迫你做任何事情,因为他们懂得尊重,而不是只为了在众人面前装逼、逞一时之快,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对你进行责备,这种人就不配叫做朋友,完全就是一个“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般的存在。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以为自己能掌控着这一切,包括他们眼中的所谓友谊。
用玩乐和金钱堆砌起来的友谊不叫友谊,叫做“有目的的寂寞情感消遣。”
因而在我看来,这种朋友趁早舍弃为妙,及时退出他们的朋友圈,不要抱有一丁点不舍,头也不要回,才是我们所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
没有你,他们依然能继续花天酒地,没有你,他们依然可以灯红酒绿,如果你进去了,趟了这摊浑水,充其量也只是一颗棋子,被摆布着,然后一边享受狂欢带来的浮夸快感,一边享受着无人理解的落寞,最后什么都没得到,什么都不剩,唯一能感受到的实感便是,那些被浪费了的时间,就仿佛被狗吃了,再也想不起来当初自己是为何而需要朋友。
我们可以多花点时间在真正的朋友身上,精耕细耘你们的友谊,而那些不配做朋友的人,就不要再花心思去迎合对方了。
很多时候你以为的朋友,不过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酒肉朋友,如果你深交,注定要输得一败涂地。
4
对不起,我想我得退出你的朋友圈,因为你不是我的朋友,我们连最基本的交流都很少,你连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一点都不了解,我们也没有共同经历过的事情,唯一能记起的还是上次在KTV劈酒与你劈到半夜时的那种眩晕。
因为寂寞和荷尔蒙而聚集在一起而升华出的欢欣,都是虚幻的,可卸载的。
没有尊重,没有关心,没有更多的话语,没有以前,更没有以后,所以我们没必要有太多的任何交集,我的世界没了你照样转,因此,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