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十年前认识了一位博士姐姐,那时候的她简直是我的偶像,人长得漂亮就算了,老公宠也算了,关键公婆也好,结婚生娃后公婆出钱去读的博,等毕业回来娃也大了,最辛苦的阶段早就过了。
我们认识的时候,她孩子已经八九岁了,上着私立的贵族学校,成绩优异乖巧礼貌,她也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有一定的建树,成为一方专家,简直就是人生赢家中的战斗机。
我们一众女生都羡慕不已,都把博士姐姐当做自己人生的奋斗方向。然而博士姐姐越爬越高,我依旧原地踏步,渐渐地就没有联系了。
最近突然听到以前的老朋友提起她,说是为了儿子的事托关系找熟人,整个人焦虑到恍恍惚惚,四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像六十了。
这跟我心中的女神差很远啊,到底怎么回事?我赶紧跟朋友打听。具体情况朋友也不清楚,只知道博士姐姐的儿子去年高考,成绩不怎么理想,只能上个大专,博士姐姐想把儿子弄出国上大学,但是儿子英语不好,颇废了些周张。
末了,朋友感慨了一句:怎么博士妈妈就教了个大专孩子呢?不合逻辑啊!是不是为了能量守恒,所以就高学历妈妈生低学历孩子?
我给了朋友一个白眼,这是什么神逻辑?!
但是朋友非常笃定的说:是这样的!我女儿的钢琴老师就没办法教自己儿子,她儿子钢琴也是花钱找老师学的。所以,小孩天生是别人教的,自己教不好,博士也没有办法教好自己孩子。
听朋友这么说,好像是有些道理,但是就这样下结论未免太草率了,一个孩子学习不好肯定不能怪妈妈学历高,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我仔细梳理了一下博士姐姐这些年的经历,发现其实是因为孩子缺少了陪伴。
0-3岁的亲子陪伴有多重要,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偏偏这个重要阶段博士姐姐正好外出求学。好不容易幼儿园阶段把亲子关系恢复了一些,小学后又把儿子送到了寄宿制的贵族学校。
在往后我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在孩子小的时候的亲密陪伴,确实是很重要的。
但是,陪伴也分有效陪伴和无效陪伴,到底什么才是有效陪伴呢?
首先,你得保证有时间陪孩子。第一点就开始扎心了,有些人因为工作关系早出晚归,有的甚至常年出差不在家,没办法做到经常陪伴孩子。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1.2小时,也就是说每天最少陪伴孩子3个小时。好吧!这个标准我们都不及格。
所以既然在时间上达不到标准,那就在质量上更好的保证吧。很多父母表面上看着好像在陪着孩子,但实际上,心却不在孩子身边。
他们要么心不在焉的想自己的心事,把孩子晾在一边;要么看不到孩子的真实需求,替孩子做各种事情;要么就是逮到机会就对孩子说教,各种讲道理。其实换位思考,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子的一个人,我们也会很崩溃吧。
所以有效陪伴还需要父母全心全意的融入其中,比如:陪孩子搭一个积木或者跟孩子踢一场球,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玩,以孩子的喜好为中心,聊他喜欢的话题,认认真真的听孩子说一下话,也是极好的。
只有父母给孩子足够的陪伴,愿意认真听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能够认真的听父母的话。
博士姐姐的儿子为什么学不好?朋友女儿的钢琴老师为什么教不了儿子?其实还是因为她们不知道自己孩子心里的真实需求。
学霸妈妈也好,学渣妈妈也罢,教育孩子首先是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如果他抵触你这个人,你的方法再有效,他都不会听,跟妈妈学历高低没有任何关系。
//全文完//
往期回顾
●调皮妈妈●
一个有社交恐惧的成人,
一个比孩子还调皮的妈妈,
一个喜欢心理学和做衣服的中年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