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是绝望的唯一解药。”——琼·贝兹
你是真的爱旅行,还是想逃避现实生活的无聊?
许久不曾联系的表妹,突然发来一则消息“姐,我发现自己对工作提不起丝毫兴趣,工资发了也没有一点感觉,你说我是不是需要去西藏走走,看看不一样的东西?”
表妹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家附近的一间银行,任期不足一年。当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掉一批竞争者,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现在的工作。当时,在所有人看来,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机会。离家近,步行十分钟到家;稳定,五险一金,只要不出大的差错,每个月的工资一成不变;轻松,每日坐在空调房里,只需动动手指和嘴皮。
随着表妹工作的落实,大人们都跟着松了一口气,原以为就此尘埃落定,开始考虑接下来的婚姻大事。表妹的工作却接二连三出现问题。工作常出错,跟老同事相处不融洽,经常加班……刚入职时的新鲜感很快就被这些每天都得面对的琐碎冲淡,大人们也一改之前的态度,一个个脸上阴云密布。
表妹是喜欢旅行的,她性格内向,可是一旦远离了日常生活的小圈子,她性格中隐藏的乐观、活泼的一面就开始显现。在数次的旅途中,她也发现了自己性格中不为人知的一面,由此坚信,旅行是发现自我的一个最佳途径。她曾许下豪言“今后我收入的一半都要花在路上。”去西藏,是她大学时的心愿。
我问她“你是真的想去旅行呢,还是想逃避现实生活的无聊?”
电影《罗马假日》里有一句话“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 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后来被人翻译为“身体与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鼓励了无数在前往未来的道路上跌跌撞撞的年轻人。还记得那封传遍大江南北的辞职信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不知道那些辞职去旅行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旅行本来应该是一件单纯、美好的个人体验,却被大众媒体赋予了过于沉重的价值。
不可否认的是,旅行确实能够让人开阔眼界,遇见未知的自己,让自己的身心得以解放,但旅行终究不是生活的全部,那些渴望一辈子“在路上”的人,就仿佛《阿飞正传》里面,那只没有脚的鸟,飞累了只能在风里睡觉,只有死亡才能落地。想想也是挺残酷的。
仔细想想,你是真的热爱旅行本身呢,还是爱上了在旅行中自己扮演的那个人?
拿表妹来说,我们结伴出行过数次,旅行途中的她跟平时真的判若两人。一改平时安静、不言苟笑的模样,她变得健谈、热情、爱笑。这些都是平日里在她身上看不到的特质。可是这些迷人的优点,随着每次旅行的结束,一次次的凭空消失。这样的话,旅行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仅仅只是给了一个舞台,让你扮演一下你内心渴望成为的那个人而已吗?而每一次旅行的结束就像舞台剧缓缓落下的帷幕,你退至幕后,卸下戏服,穿回平日的着装,融入生活的洪流,做回自己无比厌倦的人。
对于这些人而言,旅行不过是一次逃亡,逃离烦人的上司、聒噪的同事、堆积如山的工作、一成不变的办公室……但这些却是构成你生活的基石,无论你走得再远,你依然要回到这个地方,面对同样一群人,处理一大堆让你抓狂的琐事。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辞职,彻底丢掉这些恼人的包袱,轻松上路。不过,我想大多数人并没有这样做的底气。
生活并不会因为你去旅行,就会善待你。
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你去了哪里,走了多远,看过多少风景,认识多少人,而在于你有没有认清自己。
超人在拯救世界之余,也会谈段撕心裂肺的恋爱,也要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那些抱怨生活无聊的人,是因为你们本身就很无趣。
工作拖拖拉拉,所以不得不占用本来的休息时间;不懂察言观色,说话经常冒犯人;整天嚷嚷着要减肥,一到周六日却只会窝在沙发,蓬头垢面的煲剧;整天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就连苍蝇看见也想绕着走。
对于这些人,旅行显然不能充当解药,行动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