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王剑冰学写游记《名人教你写游记》学习笔记之三: 积累词汇,点染景物特点
王剑冰,河北唐山市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中外散文诗协会副主席。
已出版作品《苍茫》《蓝色的回响》《有缘伴你》《绝版的周庄》《喧嚣的足迹》《普者黑的灵魂》等多部散文集。
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多篇散文在全国各景点被碑刻传诵,众多作品入选中学教材和考题。其中散文《绝版的周庄》入选上海高中语文课本,并被刻碑于周庄,他被周庄授予“荣誉镇民”称号。
写出一篇好的游记作品是很需要功力的。面对造物主精心创造的美景,很多人往往只能用“啊——真美呀!”来敷衍一下,再也想不出其他的溢美之词了。这就是基本功不到家的原因。
这里所说的基本功就是词汇的积累。写游记作品时,很多人都会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这话没错,但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积累、词汇积累,观察得再好、再仔细也无济于事,依然写不出好的游记来。
游记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看景物的形态和色彩。表示看、形态、色彩的词语却有很多,但人的大脑里储存了多少?
就以山的“形态”为例,还说修饰形容之类的词,仅是名称就可以列出数十个,如阪、陂、巅、冈、麓、崖、岩、山峰、山谷、山脚、山口、青山、雪山、火山、假山等等。这些词汇你有多少可以准确无误地运用?
积累词汇的途径主要有:一是阅读的各类书籍和文章;二是来自生活。对于游记写作者,在阅读方面可多阅读一些名家游记作品,古代的游记散文、写景状物的古诗词。
广泛的阅读,不仅是为了体味美妙的意境、意趣和情思,同时也是为了积累更多更美的语言词汇。词汇积累的方法有三:
一是吟咏背诵。不管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也不管是散文不是诗歌,只要自己认为是精彩的,就应该吟咏它背诵它努力达到朱熹所言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境界。
二是抄写摘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发现精彩的文章,就要像农人在田地里挖到狗头金一样,倍加珍惜,精心收藏。如今的抄写摘录,完全可以借助专业的APP等网络工具来完成,效率很高。
三是归类整理。这是高效积累的方法,可以按照词语、片段、全文三个版块分门别类。
词汇积累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这是至关重要的。积累再多,不能灵活运用,等于没有积累。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中说:“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讽诵则绩在宫商,临文则能归字形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的心思已经通过声音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则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朗诵得动听主要依靠声律和谐,文章的美妙全靠文字的组合。在刘勰看来,语言文字是作者向读者传递情感的唯一途径,是至关重要的。
在遣词造句方面,很多经典案例给予了我们借鉴和启迪,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僧敲月下门”之“敲”,“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之“一”。
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唐代诗圣杜甫学习,“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词汇运用方面,要特别注意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你就可以安心地写你的句子”。的确,精准的动词运用,能够让你的描写对象立刻鲜活起来,立体起来。
形容词能够承担化抽象为具体的,变无形为有形之责。请看古诗词当中的形容词是多么体贴在传达出诗人的心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王剑冰能被称为“被碑刻的作家”,在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词语的运用,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他的美文值得游记写作者好好阅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