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请教我“阅读方法”,说自己读完书、抄抄笔记,过几天回想却不记得具体内容。
于是,我从自己的一大堆关于阅读的技巧中,提炼了七个比较基本的,分享出来。
1.选书
一本好书,并不适合每个人。
选书的方法:看豆瓣书评、看目录,书中是否有你关心的问题?即使是朋友推荐的,也要知道推荐的理由是什么,以此作为判断依据。
2.速读
不需要逐字逐句的阅读。先看目录和简介,找出书中的重点内容(根据二八法则,一本畅销书的重点内容也就那么一两个章节)。
如果一本书,有那么一小节内容、或者一个观点对你有启发,能帮助你解决问题,那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如果找到两个地方对你有用,就是赚到了。
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教科书、和那些有自己思维体系的书。
遇到那种有难度的书,应该怎么读呢?那就是我要分享的第三个技巧:深读。
3.深读
方法一:整体掌握法
要整体掌握这本书,就要先提炼它的框架、理解每个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因为A,所以B,于是有了结论C。
我们可以先掌握思维导图、然后通过它来辅助自己寻找框架。
也可以借用这本书的目录,梳理出这本书的框架。
方法二:关键问题法
阅读之前,可以先翻看目录,找出5-10个你想解决的问题;读完之后,你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这些问题。
还有进阶的方法,那就是问自己: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说?有反对的意见吗?作者的整体思路是怎样的?
(不推荐刚开始深度阅读、就使用进阶方法)
4.总结
有时候,我们读完一本书,觉得里面的内容很有道理。但当别人问起:道理在哪呢?一时半会儿又说不出来。
语言本身就是思考。如果我们的思考,没有形成文字、笔记、音频,或者任何形式的输出,那这样的思考其实是碎片化的,是无效的。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
没有认真总结和思考,你读100本书也没有卵用。
一开始写总结,你会觉得很困难,憋了很久也写不出几个字来;没关系,这是一个适应的过程,你落笔的时候,就能感受到知识在大脑里内化、凝固、最后形成文字的过程。
5.分享
不同的学习方式,吸收的效率是不同的。
学习效率最高的方法,就是把知识教给别人(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
6.行动
古典老师在橙子学院里反复重申过“721法则”。
简单来说:我们读完一本书,要花两倍的时间去讨论、花七倍的时间去实践。
7.目的
有了目的,你才知道:这段时间该读什么书、不要读什么书;什么时候速读、什么时候深读;输出什么样的笔记;最后,用什么方法检验自己学到了没?
没有检验,就无法获得反馈;没有反馈,你靠什么说服自己“继续坚持”呢?
以上七个技巧,1~3属于“阅读”范畴,4~5属于“输出”范畴,6~7属于“行动”范畴。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