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桃溪镇中心小学 鲍莉丽
混混噩噩的生活不值得一过。——苏格拉底
心若向往,美景自现。——亨利·马蒂斯
读《双向养育》真的是受益匪浅。它告诉我的不仅仅是如何更好地与孩子相处,更是在无声地告诉着我如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然后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调整。继续读了第3~6章,句句话语中蕴含着哲理,无不让我开始思考各中关系,愈发觉得重新作一次归纳整理的重要,也愈发明白透过文字作一番思考的必要!
一、当不良情绪来袭,我们该怎么办?
说到“情绪”,或许你也会同我一样,会和“坏脾气”“负能量”联系在一起。但除了愤怒、伤心,我们还有幸福和快乐伴随。在此之前,我曾把“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因为我希望自己能有那样豁达的胸襟;但现在,我更明白,这份情怀绝不是一般人所能够达到并拥有的,情绪的存在自有它的道理,就如成功和失败一样,它们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没有情绪来调剂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怎会丰富多彩、熠熠生辉呢?所以,我无比自豪地选择去拥有情绪,只是,我目前更需要做的就是放宽心态,放慢脚步,尝试着去抵达内心深处的那份真实想法,运用正确的方式打开“情绪”的这把钥匙。而此刻,我最想表达的是:当我们被不良情绪所影响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就以家庭教育为例,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而生气、而愤怒,但当我们只关注了孩子的行为而忽略背后的原因时,就难以看到整个画面;如果不理解其行为后面的原因,我们就很可能对行为做出错误解读,尤其当我们尚未搞清问题所在就被焦虑逼迫着试图解决问题时。可见,眼见不一定为实,要真正帮助孩子舒缓不良情绪,首先得做到从行为上深入了解,深入体察造成行为的感受、想法和需求层面的原因,如此,才能促成与孩子更为有效的沟通。
(一)理解背后的原因
书中说,一个人的情绪可分为“爱”和“恐惧”这两种基本感受,其他所有情绪(幸福、悲伤、嫉妒、愤怒、挫败、快乐┄┄)都根源于它们,都属于衍生情绪。这样一对照,我这样一思考,好像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呀!你看,每个愤怒的人都会感到害怕——假设你正在高速路上开车,突然有人在你面前毫无征兆地变线,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愤怒?不!第一反应一定是恐惧:害怕失去生命,害怕发生车祸,害怕伤及他人。由此我就不难分析出前一段时间家里的小朋友情绪不高的原因,或许是长达1个多月的线上学习让他有些疲惫了,但心里又想着没有完成任务,所以由害怕引发了一系列的焦虑情绪。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深入了解,所以我完全理解了他,心中的不满意也完全释怀了!这个时候,我怎会再忍心去责怪他呢?当然不会!这时候,我要给予他爱,带着他去野外走走,一起骑着车聊聊天,一起躺在草坪上听着他一句两句或许不着边际的话┄┄静静的陪伴,于他而言,与我们而言,便是一剂修葺两者关系的良药!于是同时,我也明白了那天小儿子为什么会在回家的途中进行着接近歇斯底里的哭闹,只因为我没有及时捕捉到他的需求,在他需要买牛奶的时候,我选择了漠视,他是在用哭喊方式在向我表达着不满呢!这个时候,我需要做到就是蹲下身子,为自己的疏忽作出弥补,同时也警示自己,营造一种安全的氛围,允许孩子表达感受,并识别他们的需求。
如果仅仅关注孩子的行为,就好像对于海上漂浮的冰山,眼中仅看到一角,却认为那是冰山的全部。在这样的浅层判断下,我们的孩子将会遭受到多大的心里创伤啊!所以,当孩子的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停下臆断的脚步,尝试去撩开海上的那层薄冰,相信你一定会有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与震惊。当然,这样的方式也同样适用于我们自身的情绪调节,对于自己表现出的情绪反应,我们更容易地深入自己的内心,更容易知晓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然后进行更为有效的调节。
恐惧是人生的一部分;恐惧让我们警惕,促使我们成长;当事情出现差错,恐惧让我们保持警醒状态;它在告诉我们,有些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所以,以后的路,需要我积极正视“恐惧”,让孩子体验更多的爱和更少的恐惧,这才是我正确打开“恐惧”的方式。
(二)进行有效的沟通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很多时候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源就是来自于我们父母给予他们的压力?比如,晚上睡觉时间到了,你的一句“赶快上床睡觉去!”正消磨着他原本被开心充盈着的内心;再如,你看到他在房间里慢悠悠地踱步,你的一句质问“你怎么还不去做作业?!”瞬间打消了他想与你沟通和解释的欲望。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我在家里的小朋友身上,就看到了这一幕由晴转阴的情绪变化。那天,他在房间里踱步,是在构思当天“每日一句”,看似在消磨时光,实则在思维飞扬,而爸爸的随口一张,瞬时就让小朋友委屈极了。试想,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孩子怎会愿意与你沟通?之前和孩子良好关系的建立,是不是就这样毁于一旦了呢?想来真是可怕!萧伯纳说:“沟通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总以为自己完成了沟通。”所以说呢,有效的沟通是有技巧的。技巧在哪里?这本书中提供的方法值得一试。
1.用以“我”为开头的陈述式表达
在需要鼓励敞开沟通的时候,我们必须避免使用提问的方式。因为,我们提出的问题会让孩子偏离方向,会影响孩子的思维进程。而这个时候,用陈述句告诉孩子事情原委,会立马让孩子们理解了为什么应该合作而不是对抗。通过陈述句,父母让孩子承担同等责任,共同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比如,当孩子看电视时间太久了,我们不妨这样说:“你看电视的时间太久了,我有点儿担心。吃完晚饭后我想和你谈一下,谈谈你在空闲时间还可以做哪些别的事情。”再如,该上床睡觉了,我们不妨这样陈述:“现在8点了,我们该睡觉了!”这样自述式沟通方式是不是起到了特别神奇的效果呢?或许,我们应该把“一件重要的事情”当作一份礼物,用最美好的、让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送出去。你们觉得呢?
2.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
“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是父母给予他们的最宝贵的礼物,因为这代表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如何做到认真倾听呢?其一,我们需要听清孩子的每一个字,注视对方的眼睛,观察他的每一个肢体语言;其二,通过语言或者非语言的暗示,让孩子表达着我们正在倾听。我们可以一边点头,一边不时地说着诸如“嗯”“哦”“是的”“我理解”之类的话,让心门一直保持开启的状态。
有效倾听不仅仅是一项技巧,还有可能成为一门艺术,而我愿这样一直修炼下去!
沟通就像舞蹈。有效的沟通能够显著改变家庭中不和谐的现象。只需要一点点练习,父母就能够从与孩子开放、真诚的沟通中获得巨大收获。我们不仅在高兴时要沟通,在感到伤害时更应进行沟通。所以,让我们一起跳出这只优雅美丽的双人舞吧!
(三)创设良好的氛围
要想让孩子保持着美好的状态,作为父母,首先要有这样美好的状态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他们。“人生如磁石,我们展现什么就吸引什么”,如果我们平静地表现出积极和充满爱意的能量,孩子也会更加积极和充满爱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第一次,我深深地明白这句话的更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作为父母的我们除了关注孩子良好习惯、性格的培养,还在于创造一份孩子的安全感所需要的情绪氛围。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啊!同时,还要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一定要好好地爱自己,不允许别人对自己不公,哪怕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也不行!
二、健康的自尊如何形成?
说实在的,我从没有想过一个健康自尊的重要。但看了这一章节,我顿时感觉到了拥有健康自尊,对于每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因为,拥有健康自尊的人信心满满,失败无法打击他们;拥有健康自尊的人爱他们自己,坚信自己是优秀的、有价值的;拥有健康自尊的人,即使收到了别人的“差评”,也依据坚持梦想。
回望自己一路走来,不自信的影子经常会若隐若现,逃避退缩的念头也经常会闪现。这是为什么?阅读了这一章的内容,我顿时明白了我目前的心理状态并不是朝着健康发展的。如此,怎么办呢?书中罗列了太多的途径可以帮助我和孩子树立健康的自尊。你瞧,不断地发现优点,就能够树立自信——通过发现孩子和彼此的优点,我们就可以建立一片沃土,让精神的富足和幸福在其中发芽、成长。再看,正确提取犯错的价值——把“犯错”看作是水流中的一朵浪花,而不是失败,就能让一次“错误”成为自己坚定自信的助推器。同时,我们可以善用积极的“标签”作为我们建立健康自尊的改良剂。他们就如那一块干净的海绵,如果我们把这块干净海绵浸到脏水中,那么,他除了吸满脏水,没有其他选择;相反,如果我们把这块干净海绵浸入洁净的清泉中,那么,他除了拼命吸收维持生命的甘露,他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可见,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给孩子贴上正面积极的标签,促成孩子朝着美好的方向努力前进!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要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的心理。始终牢记着:他们还只是个孩子。
举世闻名的励志演说家齐格·齐格勒曾经说过,“你洗了一次澡,并不代表以后不会再把自己搞脏。自尊也一样,需要我们持续地呵护,确保它洁净、积极。”所以,往后余生,我会与我的孩子们一起呵护自己,努力地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