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复杂体系,所以要去读一本书非常非常重要的书,叫做《复杂》: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子上的气孔如果全部打开就会晒死,不打开就会缺氧而死,那么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到底应该打开多少气孔?这就是一个复杂体系问题。
同样的,教育也是一个复杂体系,在父母和孩子的战争中,孩子赢了是喜剧,父母赢了则是悲剧,因为孩子赢是复杂体系获胜,而父母赢是简单体系获胜。其实所有复杂体系并不是用大量简单体系拼凑起来的,而是运用极少的基础规则建立起来的。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建立三个核心规则,首先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这样孩子的内心才会饱满,而不是嘴上说着爱孩子,但同时说出的是威胁和条件交换,比如“你要是学习不好,妈妈就不爱你了”“你要是成绩达到多少分,妈妈就……”
其次是培养孩子终生成长的心态,孩子会把挫折视作成长,做任何事情考虑的都是“我是否学到了东西”。否则孩子就会形成固定性心态,把挫折当作评判,这种心态的人,一生只为证明自己而努力,做任何事情都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
另外是赋予孩子价值感,提升其自尊水平,让他了解到自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有能力为社会和家庭做出贡献。接下来,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慢慢等待、关注他、直到他学会对自己负责。因为给一个人带来成长和改变的,从不来不是他人的逼迫,而是自我内心的渴望。
听到耐心等待这个建议时,又有些家长开始着急了,“我们什么都不做,孩子不就放飞自我了吗?”这就要聊到一个词——“意愿性损伤”,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意愿性损伤,比如美国的一项数据调查显示,有家庭医生的家庭平均寿命要低于没有家庭医生的家庭,因为只要有人去看病,医生就觉得需要做点什么。
其实大量的家长都有着与医生类似的心理和行为,但是家长“无为而治”却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所谓的“等待”也不是毫不作为,而是默默关注,调动孩子内在潜力,激发孩子对这个复杂体系的内在驱力,比如好奇心、兴趣等,而内在驱动力激发的时间则不尽相同。
一个人因焦虑而学习,就会越来越焦虑。当我们知道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更多,因为认知边界(识海)变得更大了,而人进行学习的根本在于其中的快乐,以及生而为人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