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我这么努力,怎么就是没有成功,没有赚到钱?老天对我太不公平,我怎么这么倒霉?”
很可能,并不是努力的方向错了,是努力的方法错了。
通往成功的路上,有时候,笨方法看似无用,实则是最有效、最快捷的好方法。
01
上了10来天的心理学课程,4-5名老师虽然在心理学专业领域都很厉害,却多少带些展示自己牛逼的痕迹,蛋糕就这么大,有学员来学习自己擅长的疗法多好,又可以增加几笔不错的收入。
唯有一位男老师,本来名气较大,却从头到尾没有提及自己在心理咨询方面多厉害,而是手把手地教我们一些实用的咨询技巧。
怎么与来访者共情?怎么在倾听的时候放下自己急于想表达的意念?如何保持中立不植入个人的价值观评判标准?
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位老师好实在、好客观,没有掺杂一点卖弄感。要是他招学员,我们一定抢着报名,放心,安心。
为什么有的人使尽浑身解数,你对他并没有多少好感?而有的人自在平和,反而毫不费力,得到你的信任?
笨办法,有时是最有效的好方法。客观、真实,比起刻意展示,更有力量。
人生路上,好些事情,要用心,要用力,但不要用力过猛!
02
我一直好奇粥左罗为何在新媒体写作方面如此高产,了解到,粥的读书方法跟大多数人都不一样。
他戏称,在读书方面,采用的是“龟速”阅读的笨办法,一定要把这一段吃透再读下一段,会多问自己,这一段讲得到底是什么事情?为什么要这样讲?它和其他事情有什么内在联系?过往自己在这块存在哪些欠缺?怎么改进?其中介绍的方法还可以迁移到哪些事情上……
所以,粥先生写出来的东西,往往都很深刻,他找到了解释事物现象的底层规律。
比如,他能将一篇爆文分析得头头是道,文章逻辑结构是什么样的?文章开头采用的是引起共鸣的方法,还是制造痛点的方法?此文结尾好在哪里?引用的故事为什么打动人心?自己的文章和这篇文章的优劣势对比……
这样扎实解剖文章的好处是,只会一次比一次写得更好,进步神速。而不是貌似读了很多篇,实则囫囵吞枣,下次依然不知道怎么写。
笨办法、慢办法,看似慢,实在快,因为找到了打开心门的真正钥匙。
有了这样的学习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管学什么,学习效果都不会太差。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事物浅表层,而是逼着自己去挖掘深层次的内在逻辑,努力做成某一专业领域的领先者。
03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一书中说,如果我们想要从生活经验中学习更加底层的规律,要记录自己好几年时间产生的丰富材料。
如此长的时间跨度,看似笨,却可以让我们超越简单的应激直觉反应,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底层真相。
几千年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大智慧,吃亏是福。成甲老师特别指出,仅凭短期经验,吃亏是福的效果是看不到的。只有付出的时间足够长,才能获得吃亏后的福报。
俞敏洪老师讲过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上大学时,学习不太好,曾经很自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大学四年,经常帮同学打开水,主动打扫寝室卫生。
这件事看起来吃了不少亏,可当新东方遭遇发展瓶颈,他去国外找王强和徐小平老师时,他们说:“想到你大学四年打扫卫生,一直不计回报地为同学付出,你一定是个实在人,我们放心地跟你回去吧。”
这两个人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坚定地和俞老师一起回国创业。
因为“笨”、实在,得到的却是老师和同学难得的信任,有了左膀右臂的支持,俞老师事业越做越大。
选对了方向,你就坚持傻傻地、笨笨地做好了,别以为老天看不到你的努力与付出,总有一天,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杜子建老师说,你打游戏打一辈子,修汽车修一辈子,都能整点名堂出来。关键在于,你是否三天打鱼,两天嗮网。
当今社会,人们普遍感到焦虑,心情可以理解,想证明自己,想快点赚够钱,想孝敬父母,想送孩子上好学校,想换大房子。
于是,做什么事情,坚持不到一年半载,没看到明显效果,干脆就甩手不干了,未曾仔细想想,或许真不是选择失误,却很有可能是太过焦虑,太过浮躁,总想着使点“小聪明”?
可真相往往是反人性的,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慢方法,笨方法,减少杂念,客观呈现,顺应事物底层规律,才是找到那一抹亮光的真正出路。
成功路上,往往是那些笨方法,成就了牛逼的人。
(个人微信号:huangdong201123,微信公众号:静定如常姐姐,欢迎加入免费写作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