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开始,刮起了一波知识焦虑的旋风,得到、喜马拉雅、各种微课、线下大课,不断涌现,而最近看了一些文章,大概是听了300天的得到APP,结果仅仅是自嗨。
知识与迷茫
关于学习,我的观点是需要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然后将信息一点点的内化,并且是去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这样每次内化,都能让自己感到能力的提升,从而保持持续的动力。
而陷入迷茫,知识焦虑的人群中,大学生是最为突出的一类人群,前几天谈了普通大学生的出路,考研或许是最为靠谱的一条路线,那不考研的学生能够去做什么呢?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呢?获得一个好的机会呢?这是很多大学生都会思考的问题。
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市面上出现一大类职场方面的培训机构,进入这个需求市场,并通过各类宣传,让大学生视其为救命稻草,实则和那些无德的医生一般,赚钱病人的血汗钱。
对于普通大学生,我的定义是不仅所读大学普通,更为重要的是家庭背景普通,一个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即使学历不足,也容易获得一些不错的机会,大不了出国留学两年,而家庭条件一般,无背景支撑,学历也一般的学生,往往最为焦虑,也最容易被不良机构所利用。
知识付费领域的现状
关于李笑来老师,我从不认为其讲的是鸡汤,他曾经在新东方带出的学生,托福考试成绩大部分都非常优异,这是能力的体现;个人为比特币中国首富,收入也绝不会指望得到专栏上的几千万收入,这是财富的体现,其追求的更是一种社会价值感。
另外我自己是在行的种子用户,入驻两年了,接单150单,而我的价格也从200、500、1000标到了1200,并且不再每单都接,会考虑自己的空闲时间,因为工资收入远高于接见费用。于是我发现这类知识分享平台上,所谓的头部用户,大多是精通运营者,而并非真正的技能分享者。
知识焦虑这波浪潮下,很多所谓的达人,放弃原有工作,成为了讲师,自称自由职业者,看起来炫酷。实则是因为,他们发现通过讲课分享,获得的收入远高于此前的工资收入。而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些中低收入的工作者,真的就有那么多可以分享的东西吗?
我不排除,有极少的人,非常适合成为一名讲师,以前从事的工作均是走的弯路;但大多数“专家”而言,不过是享受了一波知识付费的红利,你还是你自己,并没有变的多牛逼。
我自己是一名校园从业者,也是一名互联网运营人员,在运营圈有着各类所谓的“大牛”授课、出书,而我自己也讲过很多线上、线下课,也合作出过一本书,但实际上,我为此感到羞耻,因为越往后成长,我越觉得此前的浅薄。
这些被包装过的专业领域微课,基本都是针对大学生及毕业三年以内人士,因为大家刚进入职场,感觉自己不会的太多,非常的无力,而这刚好是这些培训者的切入点。
我相信运营的从业者,多少都知道一些领域内的书籍、平台、讲师;但上周我听了微博副总裁曹增辉老师的分享时,发现此前压根不知道这号人物,但是其从2002年入职新浪,2009年开始负责微博运营,结合实战的系统性授课,让我受益匪浅,感叹这才是运营牛人。
并且我不赞同,初级从业者就只适合听些初级课程的说法,刚入行的从业者,更需要建立自己的运营思维框架。而那些讲师,不过是些两三经验的从业者,自己都没理解透彻,如何去讲课传授呢?
当然专业技能的学习,不在此列,比如学个PPT,学个新媒体运营,在我看来,不需要老师多高深,讲清楚操作方式、流程、技巧就好,一般10个小时,就能够掌握入门了。
被欺骗的大学生
大学生参加职业培训,其实就是想解决最直接的痛点,那就是求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我承认简历很重要,于是出现了各类简历课程,甚之还有售卖的简历模版,但企业看简历的第一眼,始终还是学校这一栏,这就是现状。
我们要解决求职问题,需要追寻本质,而不是所谓的包装,乃至于简历造假。
先说下那些坑学生的高校老师,在民办、专科类高校尤为普遍,用课外学分、德育分为威胁,强迫学生去做暑假工,有的逼去富士康实习,一个月给到300-500的薪资,老师这靠着卖人头抽成,把学生当作极为廉价的劳动力。而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被爆料的高校,针对研究生,也是如此的欺诈。
面对这些的学校老师,学生不得不寄希望于校外,然而校外又有各种所谓的成长导师,背后同样都是商业利益的驱逐。再加上个人成长,比较虚幻,不像打游戏,有等级的直接反馈,如此恶性循环,反过来导致,很多学生,觉得职业规划是无用之物,实属可悲。
一个人越想要得到什么,就越容易被人钻空子,比如传销正视利用一些人急于赚钱的心里,通过各种话术进行洗脑。普通大学生比名校学生,对未来更加焦虑,从而也成为很多人的目标。
我带过几个公司的校园渠道团队,也认识诸多同行,标榜覆盖数百所高校的渠道,往往放眼一看,基本都是专科、二三本高校,因为这部分学生急于走出校园,想要得到一些机会,从而愿意从事这类工作。
大学生很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路,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然后拓宽自己的能力,除此之外则是寻找一块敲门砖,研究生的学历确实是适合大多数人的一块敲门砖,而创业则是适合极少数人的道路。
在知识焦虑的时代,如何避免被骗,我的做法很简单,看到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时,先转移注意力三分钟,再想想是否对自己有帮助,是否应该参加,谨慎的投入自己的时间和金钱。
如何提高认知,多看书、多旅行,融入一个好的圈子。
我的第573篇文章
孙凌,连续创业者,职业生涯规划师,每天一篇思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