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后,我们这里家家要做清明饼的,现在很多也做清明饺子或者清明团,也叫青饼、青饺、青团。
关于青饼,百度百科是这么说的:“清明前后,以鼠鼬草煮熟捣浆,和糯米粉,中裹馅料,底垫鲜楮树叶或竹箬,笼蒸而成,咸、甜均有,甜馅料通常为豆沙、桂花等,咸馅料通常为炒的菜,用料丰富。为浙江台州地区的清明节食品。别有清香,且能助消化,旧为寒食品。与青团的区别在于,做成饼状,而非球状。”百度的解释还是比较准确的,估计也是台州人写成的,青饼、青团、青饺确实是浙江台州的特产和风俗。
做青饼要用特制的饼印。和官印不同的是,青饼印是凹进去的,普通的是可以同时印三个饼,饼的图案以鱼和梅花常见。鱼形的饼有长条的,也有刻成圆的。梅花的饼一律是圆形的,可见花瓣和花蕊,花纹特别精致和美丽。我家就有一个饼印,长一尺多,宽两寸多,厚近一寸,是请了雕刻师傅做的,父亲亲自油漆的,大红色的,用的是家乡从漆树上采的土漆,古香古色,非常漂亮。小时候,我都喜欢在晚上和父母一起做青饼,早先还没有电灯,在油灯下,我们将青色的饼一个个敲出来,排在米筛上,在晃动的灯光中,饼花的花瓣好像有一点点绽放,我也仿佛来到了远古的工艺作坊。
青饼一般是晚上制作的,那时候大人白天都要去生产队劳动,到了晚上大家才安心做青饼。蒸饼则在第二天早上,一大早起床,青饼已经热腾腾在蒸笼里熟得绿里透亮,晶莹剔透,抓一个放嘴里既糯又脆,甜中散发着鼠鼬草的清香,真是人间美味。关于鼠鼬草,这是学者考证了说的植物名,我们这里平常并没有人这么叫,大家都叫它青。如果你说“我们采鼠鼬草去”,估计从八十岁老婆婆到七八岁小孩子都会晕头转向。
清明除了做青饼吃青饼,印象最深的当然是上坟,上坟也叫扫墓。上坟可以是清明节前后,早先爸爸都提一个竹篮,扛一把锄头,带着我去祖先的坟地祭祖。竹篮里装的是青饼,锄头是用来给坟地周围除草用的。我的爷爷死得早,我每次去看爷爷都是上坟的时候,在坟前给他磕头,从来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的。爷爷的坟地在镇子南面的山上,半山腰,后背是山体,左右是山脉环抱,前面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每次我去那里,总觉得爷爷和奶奶躺在这里应该非常安详的。爸爸说,爷爷生前是个裁缝。我想,爷爷肯定比较聪明的。除了给爷爷上坟,爸爸也带着我给很早的祖先上坟,大概是七八代以前的祖先,那里的坟地在镇子西面五六里外的山脚,山上树林茂密,野草丛生,映山红满山开放,像一面面彩旗,仿佛祖先布置了迎接后辈的到来。爸爸说:这座山的这片山林是那时候祖先留下的,现在大概有八九户族人共有的。我想起平素经常打招呼的这些族人在几百年前是一家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度和沧桑。
这几年的清明节,我都带了儿子驱车回乡,由父亲带着一起去上坟。儿子现今一米七六的个子,磕起头来像模像样的,看他平时有时顽皮的样子,这时候也是庄严肃穆,我心里觉得欣喜。儿子也会从他爷爷手里要过柴刀,把坟地前的荆棘杂草劈除,爸爸总会给他孙子讲早先的事情,今年又说:“你以后这个时节都要来这里给祖宗磕头,当然你如果在北京上班或者在国外,祖宗也会很高兴的,也不要求你每年来上坟,但隔几年都应该来祭祖的。”孩子听着爷爷的话,神情虔诚。
清明,特别的节日,浓缩了中国千年的文化。时代不断进步,科技日新月异,文明的传承却一如既往的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