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都当时人给起了个绰号叫苍鹰,这个汉初酷吏的兴起跟汉代初期的政治环境有关,主要是跟汉文帝的来历相关。
汉高祖一死,惠帝继位,惠帝死后,吕后专权,吕后一死,政治混乱,当时认为自己才是皇位继承人的宗室人多了去了,这个时候,手握重兵的周勃和堪称汉代颜值和脑力第一的陈平将远处代郡的汉文帝接了过来。
(周家不可不说是汉朝刘姓的大恩人,即使文帝寡恩收拾了自己的父亲,周亚夫,还是在七国之乱中保护了汉景帝,结果因为保卫长安的细柳营里官兵对周亚夫太忠诚,导致有人传闻细柳营只认得大将军而不认得皇帝,结果周亚夫也被收拾了)
(陈平是司马迁最不吝啬说他长得漂亮的一个美男子,而且在汉高祖朝代,凡是古怪的难题这位亲总是搞的定,最后在白马之围,高祖刘邦被匈奴包围的情况下也是这位美男子出的奇谋搞定了匈奴,救回了刘邦,自己的儿子娶了汉景帝的大姐姐,生了汉武帝的陈皇后,金屋藏娇的主角,长门赋的主角,武帝能最终继位,跟他这个大姑姑的鼎力相助不无关系,后来阿娇也被汉武帝无情抛弃)
看着这两位说一不二的朝臣的面子,贵族们没有乱动。并且文帝的表现异常好,历史上能够拿到“文”这个最高谥号的皇帝都是神台上圣君。汉文帝能力之高确实是惊人,甚至达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他继位没有多久,就三下五除二就收拾了手握重兵并且对他有恩的周勃,(陈平?太聪明收拾不了)这种政治手腕不得不说跟他妈是贵族出身有关,毕竟熟知政治典故的世家的孩子是不一样。
但是汉文帝却没有收拾那帮心有异心的贵戚,导致他们渐渐坐大。皇帝一家和宗室贵族的矛盾终于在景帝朝激发了出来,引发了七国之乱。
其实景帝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他早就认识到这帮贵族的问题,他甚至明确的知道自己真正的威胁不是匈奴,而是这帮贵戚,于是有了晁错,于是有了郅都,收拾这帮权贵才是这帮酷吏们真正的终极任务。
当年景帝的大儿子是临江王,是最受景帝宠爱的栗姬所生,更是老太后窦太后的大孙子,不过因为他妈栗姬不会做人,景帝最终将太子的位置给了会顾全大局也极功心计的王夫人所生的刘彘,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其实临江王也是一个可怜人,可以说一生命运随着政治的走向摇摆,汉家制度也残忍,王子都要去封地,妈妈留宫里,因为这样窦太后还为了小儿子,那个为平定七国之乱建了大功的梁王 (后来也被一母同胎的哥哥景帝收拾了 呵呵)跟景帝闹过别扭。
(梁王是窦太后一生中最宠爱的小儿子,不是因为是小儿子,是因为比起在汉家这帮没有良心的皇家里的东西,这个小儿子特别可爱,讲人情,一点儿都不像是景帝的亲弟弟,说道政治手腕之厉害,心肠之硬,汉文帝和汉景帝确实做到了一个君王应有的样子,不过不可爱啊。所以窦太后特别的宠爱这个小儿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这种宠爱就过分了,甚至跟景帝说,如果景帝驾崩后,可否传位梁王,这也是最终导致了梁王后来被景帝收拾的重要原因,但是即使如此,梁王心中有哥哥,他和周亚夫在他的封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梁与七国贵族展开了生死搏斗,最后梁王的挺住保住了景帝这一皇帝的支脉,梁王和周亚夫绝对是景帝一家的大恩人)
于是临江王到年纪就赴封国了,结果因为侵占了祭祀的地界被告发,案子到了郅都这里,以临江王被逼死结尾。这件案子当时震动朝野,尤其因为触怒了窦老太后。
这个老太后当年是吕后身边的侍女,吕后发恩将她们放出去,曾经问候窦太后想去哪里,她说我想回家,结果阴差阳错,被错分到汉文帝那里去了,结果文帝一眼就看上了,喜欢得不得了。
老太后生了长公主,汉景帝和梁王,没过多久生了一场病,双目失明,文帝继位帮着太后找家里人,找到了,于是有了魏其侯,有了后来武帝朝两个舅舅,魏其侯和王皇后的弟弟的争斗。
老太后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当时临江王不过是一个儿子想面见父亲,解释一下认个错,却被拒绝了。最后是魏其侯,窦太后的大侄子,临江王的舅舅,偷着帮着临江王代写书信申诉。
这可能就是这个原太子,被最宠爱的贵妃宠,被老太后宠的,被政治牺牲的孩子的临界点了。他写完这封书信,就自尽了。
亲祖母大为暴怒。临江王是个什么人,配不配这个下场,那个处于政治核心并引领了汉初政治走向的窦太后她懂,窦太后更懂那个连自己那个在最关键时刻拉他一把的亲弟弟都不放过的汉景帝。
为了政治上的平稳过渡,景帝是可以牺牲任何人的,这点和雍正非常相似。
结果就是郅都被收拾了。这只苍鹰后来在雁门作太守,厉害程度是匈奴听到他的名字就表示不约了。
直到郅都死了,匈奴都不敢面基雁门关许久 许久 许久,后来雁门出了司马迁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的李广,李广难封的李广。其实郅都和李广没有关系,不过想说自古雁门是多么的重要和险峻,汉家都是怎么对待对自己有恩的功臣的。
我想这个故事多多少少可以看出来,当你需要的时候,你的母家的人都重要。于是后来有了外戚,外戚又靠不住了,有了宦官专权。中国历史有时候看着也只能一声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