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记录起,便想把第一篇文章写给我的爷爷。我的爷爷在一个小山村,一辈子可能都没走出那座山,更没有坐过火车飞机了。不知道他从小的生活环境是如何的,在我出生的时候,家里还是很贫穷的。爷爷兄弟四个,只有他结了婚,奶奶是什么样的人我也不知道,连父亲对于奶奶的记忆都很少,唯一的一次有关奶奶的话题就是爷爷去世的时候,看到了奶奶的骨头。对于爷爷的记忆好像没有特别多的事情,但是却是我人生的关键节点。
印象中的爷爷脸上有两个痣,在我调皮的时候拿着羊鞭追着我满院子打。我家的条件在妈妈进门之前算是村子里倒数的人家了。妈妈嫁给爸爸的时候,爷爷只能提供草席,连一床像样的被子也没有(这些都是听妈妈说并得到爸爸认可的),那已经是90年代了,村庄附近虽然有煤矿,却并没有惠及到我家,我出生的时候,吃的鸡蛋和面还需要外婆救济(关于外婆会在后面的文章写)。
我上学了——到了上学年纪的我是不愿意去读书写字的,在外婆家的时候,为了不去村里的学校甚至去跳猪圈,一群大人都曾说我这辈子都念不会书,不适合学习。忘记了爷爷是怎么说服我去学校的,只记得爷爷陪我在学校一起待了三个月,老师不让他在教室,他便蹲在教室门口,拿着烟斗一口一口的抽着烟叶。我在教室上课。爷孙两就这么在度过了三个月。有一天,老师对我说:“你看看爷爷多辛苦,还要去田里做农活,不然你家都没吃的,他蹲在外面也很辛苦,你让他回去吧”。我迫于老师的威严,让我爷爷回家去,爷爷问了句:你行吗?我点了点头。然后就拖着疲惫的身体转身走了。我望着爷爷的背影,心里还是有些不舍,从此之后,我便开始了自己一个人的读书生涯,好歹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成绩不算班里特别差的,也算对得起爷爷那三个月的默默陪伴了。
我要去城里了——爸爸在一个小镇找到了工作,二姨也在那个小镇的初中当老师。妈妈决定搬去那里让我学习。而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不能带着爷爷一起离开,那次搬家,我看见爷爷在村口擦着眼泪,挥着手直到视线模糊。妈妈解释说爷爷哭是因为没有人给他做饭了。我到现在都不认可这个观点,家里一下子少了三四个人,对于老人家而言打击是巨大的,而他们又深知这样的事情应该成全。这也是中国很多留守老人的真实写照。没人给爷爷做饭也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之后我和爷爷见面少之又少了。也没有特别多的记忆深刻的画面。少数几次便是爷爷住院之后的看望了。
我家的情况渐渐好转,而爷爷也患病了,直到最后的因病去世。说实话,不知道爸爸怎么想,但我觉得他一定很后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爷爷去世的时候在后半夜,爸爸的手机在晚上响了,我也被惊醒。当天晚上的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当我第二天考完试被姑姑从学校接走参加爷爷的葬礼时,我心中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种感觉到现在每次想起爷爷的时候都仍然会有。
关于爷爷的记忆少之又少,他的一生是很多农民的缩影,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没有尝试过很多事情。按部就班的生活,来这个世界完成简单的使命,平凡而有意义。我的遗憾是在爷爷晚年的时候没有多多的陪伴,不知道爷爷有没有遗憾,他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我们之间的交流没有多少语言,也没有礼物作为介质,更多的是眼神和妈妈打我时的保护,和一次次默默的成全。爷爷没有享受到我们家的好日子便走了,日子越过越好,这种压力也时常鞭策着我,我担心自己走父母的老路,当父母年迈时,自己羽翼未丰。如果能让我做选择,我当时出村庄的时候会选择带着爷爷,即使再难,也要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