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潘金莲,大家都肯定觉得很了解,但是有一个问题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宋朝会出现潘金莲的形象?其他朝代难道没有出轨的吗?为啥潘金莲的形象这么深入人心呢?今天咱们就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一下这个问题,看看潘金莲能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事。
1、宋朝之前各朝代的男人尚武
其实在宋朝之前,社会的风气是非常推崇武术、侠之大意的,这从我们熟知的各种文人身上就能看出来。当时社会上混的老大啥的,基本上都是文武双全的。举一个大家都知道例子,咱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现在的影视剧里对他形象的描写,基本上是满头白发,人很瘦小甚至有点驼背。但这和真的孔子形象相却甚远,孔子父亲叔梁纥在鲁国是名副其实的武林高手,力能托举千斤闸门,孔子作为他的儿子遗传了他非常好的基因,据记载孔子身材高大异常,在鲁国是出名的“长人”,而且孔子推崇的六艺中,其中有两项就是射和御,这手艺放到当今就是射击和飚车。而且孔子在多个场合也表现过对自己这两项技能的自信,而且孔子可是一路要周游列国的,不会两下子怎么能在当时那么混乱的社会局面上生存下来。再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人,我们的诗仙李白同学,李白的武功有多高呢,根据史书记载李白他“十五学剑术”“一射两虎穿”“少任侠,手刃数人”,就这风范杀数人可见功夫是不赖的,李白的师傅是当时公认的第一剑客裴旻,武功第二便是李白。你看百晓生的兵器排名谱,李寻欢都排到了第三。我们再来看看唐朝的边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近来学走马,不弱并州儿”“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遨游。”可见当时的人那种大气磅礴,这才叫下马能饮酒,上马能杀人。
2、宋朝男人软弱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他还是不放心,本身武将出身的他现在对于武将有着深深的恐惧。所以宋朝一直实行的重文轻武的战略,比如中了状元就可以带大红花,骑大马游街,而武官的地位就要远远的低于文官,就连一代名将狄青,也备受文官的歧视。其实在宋朝也不乏文武双全的将领,像辛弃疾、岳飞这都算,但是你再看看他们的结果,辛弃疾被削去军权,永不录用,岳飞更彻底让他人勒死在风波亭。宋代民间流行的俗语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在宋代,将军们不管立了多大功勋,也难有文臣那样的风光。有人说,即使是率兵数十万,收复幽蓟十六州,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田况《儒林公议》)宋朝通过抑制武力让整个社会安定了,但是换来的就是这个民族安定性的削弱。虽然宋朝的GDP远远的高于旁边的蛮夷,但是军队缺乏战斗力,经过几次的血洗,最终只能南渡偏安一隅。
3、潘金莲应运而生
上面两方面我们说了,男人在宋朝之后的变化,我们再来看看变化的结果,宋朝的男人没有了尚武精神,他们只能沉醉在案头,浅吟低唱的说着时代的故事。为什么唐朝恢弘大气的诗句特别多,而到了宋朝婉约的词提别多?其实说白了当时的词就是流行歌曲,大家都没事干就给流行歌曲填词。男人们体质越来越差,性格越来越细腻。如梁启超所说:“相尚以文雅,好为文词诗赋训话考据,以奇耗其材力,即有材武杰勇,亦闲置而无所用武,且以粗鲁莽悍见屏于上流社会之外。重文轻武之习既成,于是武事废坠,民气柔靡……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温温如菩萨,敢敢如驯羊。审美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唐朝以前中国的国花是牡丹,大气、热烈、奔放,宋朝变成了“梅兰竹菊”低调、幽冷、含蓄。以前向往的都是快马弯刀的英雄,现在喜欢的都是肤白貌美的小鲜肉。既然男人不能对外勇武,只能对内隐忍,于是朱熹说了“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增加自己的修为。更愿意去管家里面的油盐酱醋,一亩三分地。这时候男人就开始不自信了,我的地能不能被别人占了啊?我的牛会不会被别人牵走啊?我媳妇能不能和别人跑了啊?于是开始制定各种严格的三从四德,三寸金莲都给你加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恐惧,人们才越容易想象出来,一个淫乱的、弑夫的潘金莲的形象。而且这样的形象也才能在大众中有这样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其实我们接受各种观念,想象的各种形象多少都会和你心中的恐惧是有关系的,我们怕死就选择相信“张悟本”之流的大师,我们怕上火我们就得喝王老吉。自信少了恐惧就多了,潘金莲形象的诞生告诉我们,与其想象别人,控制别人,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