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由UED自发的个性化推荐优化项目,在分析这个必须强依赖数据算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尴尬的问题,如由于产品基因问题,多个用户共同享用一个账号,无登录习惯,数据量庞大不纯净等等,导致我想来个“曲线救国”,试想,如果我们的推荐不能给到用户他最想要的东西,那我们能不能带着他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就这样的思路,开始研究用户的动机和使用场景。当然也在老大“thinking over all”的要求下,不断强迫自己横向去思考一些问题。于是,诞生了“发现体系”。
1. 发现体系的定义
用户在视频网站上的场景行为一共分为:挑、搜、看、追、玩,如图1。
挑选内容场景下,用户分为有目的的主动搜索行为以及无目的及目标模糊情况下的发现行为。观看视频本身就是一件娱乐自我放松的事情,在没有目标/目标模糊的情况下,用户打开视频app,使用心态是放松的,他会看看最近发生什么,什么视频是最火的,看看小编运营的一些主题化打包内容,看看主题分类,看看相关榜单了解最新趋势,也会看看自己主动订阅的自媒体都更新了哪些视频,当然也会关注用户贡献的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 )B站就是UPGC贡献的最大受益者,除此之外,精准且带给用户惊喜的个性化推荐也是吸引用户继续“留下来,逛起来”的原因。如图2.
那么,相对应的怎么样的产品才可以真正做到:让用户在闲暇放松需要打发时间的特定场景下,想起我们的app,在手机上众多的娱乐app中,打开我们的产品并乐此不疲的在这里开心的玩耍?这就是所谓的场景记忆(条件反射)。而我们希望打造的“逛”,就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当然,也可能是现在的产品体验在这一块缺失的特别严重)
完整的发现体系应该包括订阅、热门(最新/最热/榜单)、个性化推荐、编辑运营、UPGC.
① 热门/最新排行榜作用非凡,用户可以从中发现当前的大趋势,比如说,大家现在都在看欢乐喜剧人,这么火肯定也想点进去看看是什么鬼吧。
② 同样,由官方专业团队生成的主题化编辑,生成一大批高质量的,更有目的性,这些都能帮助用户发现他本来兴趣圈以外的东西。
③ 当然,一个完整的发现体系怎能不提及某些细分垂直领域的专业人员自发组织的内容合集UPGC呢?在强调分享经济下,协同合作,协同编辑,协同消费,进而还能因臭味相投而聚成一个圈子,这些人里面的意见领袖或者说是资深爱好者,他们喜欢的东西定能吸引同样兴趣的伙伴,而且更接地气,接受度和传播度也是不可比拟的。
④ 最后还要提及的是推荐。推荐包括订阅更新推荐,个性化推荐,这个我们后面再细说。
这些方法都可以很好的和个性化推荐做互补,减低造成数据推荐的弊端:个性化数据采集于你的兴趣又决定了你的兴趣。这些的不同的路子,最终都只有一个目的地:增加用户黏性,提高用户在网站上的逗留时间,也就是本文的主题,“逛”起来哟~
那么这么多不同的元素互相作用,就算是我们的算法所产生的推荐并不是那么好的时候,我们的用户并不会由此而失去发现视频的途径。看的人多了,产品保持活力,老用户们持续产生高质量的数据,优质的数据使得个性化推荐算法也能更好的调整参数,从而产生更好的推荐,用户群体也能推动热门榜单与UGC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至此就是一个成熟的“发现体系”(自我生产,互相作用,互相依存,不断循环)。
当然有人要说以后是大数据的时代,从淘宝在今年4月1号上线的新版首页就能发现页面上越来越多的板块是和用户行为有强相关的,而之后更是千人千面,那么是不是说其他的“逛”的元素就不重要了呢?现实中,估计很少问题被是“一条路走到黑”的,且不谈数据的一些弊端(如冷启动),放眼望去祖国大地的互联网,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拥有BAT如此强大的数据体系。大数据的未来固然很美好,但就目前的具体情况来说,“曲线救国”的解决也是生存之道呢。
2. 发现体系下的两个细分
希望我阐述清楚了一个好的发现体系“生态圈”的重要性。那我们再把发现体系的元素进行“同类项归类”,会发现,这里面又可以分为2个部分。
① 一个是和用户行为相关的,也就是推荐系统,这类是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数据,包括用户主动订阅/关注之后的视频更新推荐和个性化推荐。而个性化推荐既包括根据用户点赞,观看,评论,分享,互动等等的行为计算出的,还包括内容维度的相似性,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协同过滤算法”;
② 另外一个则是和用户行为无关的,如官方精选,最新最热等等,这一部分就是“逛”。如下图4.
也就是说,发现=逛+推荐,在同一个用户场景下,逛的价值更多体现在留下来,找到更多好玩的;推荐的价值则是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网站,就是所谓的千人千面。
推荐部分展开来讲又是个个课题啊,如果有空,后面会再补充一篇基于推荐系统做的分析。这里,让我们聊聊产品层如何让用户“逛”起来。
3. 产品层如何优化,才能让用户“逛”起来
想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内容架构层的基础组织变化
回到用户动机。在用户挑选视频的时候,无目的的用户会被“模糊的感知”所吸引。
相对于精准的内容组织体系,如视频品类,地域,年份,类型,状态,模糊性的内容组织体系更加的重要,理由很简单:我们不见得知道我们要找什么。有的时候,你只是不知道正确的文字描述应该是怎么样的;有的时候,你自己想要的需求也很模糊,自己都没有办法说清楚。
因此,信息的发现是重复和交互性的。如QQ音乐的分类,如下图5
还有一个重点,则是全新的信息打包规则。举一个线下火锅店的例子,图有点搓,请审美洁癖的勿嫌弃(图6)。
左边那个菜单,根据食材的品类进行传统的划分,但是如果是在办公商业区,急匆匆的白领们想快速做出选择,搭配一个荤素搭配的营养午餐,那有选择综合症的家伙们,肯定要磨蹭很久吧;右边的菜单是利用了新的打包方式,将一个个已经搭配好的套餐推送到你面前,还贴心分为“蔬菜更多的和肉更多的”。同样的基础食材,通过不同的分类,就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那到底什么样的分类,现在的用户才买单呢?
感性的幻化人形的内容组织。不同的内容分类就像不同性格的人类。曾经的精准分类,追求的效率优先,将被感情世界取代。新的条目分类,以随时来反映年轻人世界的变化。而如此感性的体系,严格的用户反馈是必要的措施。维护这样的体系,需要有各个领域的专家型员工,为之维护。
二、更符合“逛”的用户路径
路径的设计应该让用户沉浸在一个主题下,减少页面的跳转感,留住用户逛的足迹,这就让我们反思,视频网站时时刻刻都必要在播放页才可以进行视频的观看吗?
三、更方便的操作
隐藏的按钮,或者已被用户麻木忽视掉的路径,真的是有效的操作引导吗?还是说我们要生产更不予余力的操作方式,来让用户更好的发现他想要的呢?
好了,第一次在简书记录自己的工作心得,更多的是为了留住一些东西。同时也做了点点的思想斗争,公开的想法暂未得到实践的验证,希望感兴趣的行业小伙伴能一起和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