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越读越心痛的书。
一开始看到书名以为是鸡汤文,不知道有这种想法的人是不是只有我一个,然而翻开第一章就被故事吸引了,一个退休的男人,徒步去见一个濒临死亡的女人、前同事,奇怪的夫妻相处模式,从没露面的儿子…这其中有怎样的“陈年八卦”?抱着一点无聊的好奇心,我像是打开了一部老电影,看着这位老绅士走向他的朝圣之旅。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哈罗德在耳顺之年踏上未知的道路,在不知因果的前提下,本身也是一种勇气了: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这些话来自一个旅途疲惫的老人,从孱弱的身体里迸发出的能力,由弱到强,叩击心灵,鼓励着他走着、寻找着,鼓励他在旅途中找回丢失的激情、勇气和爱,找回生活,找回自己。
我们都有过去,都有遗憾,希望有些事当时做了或者没做。
替哈罗德高兴,在看望奎妮的这件事上,他终究没让自己后悔。他让我们知道,任何事情,立马出发比踌躇不前、犹豫盘算要更具实现的可能,有时不计后果的付出往往能让自己更加体会到过程的充实,结局是未知,然而当我们真正投入过程,结局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哈罗德的徒步之旅,是奎妮的漫长等待,也是妻子莫琳的默默反省。在第第一本书时,我很疑惑:你的丈夫离你远行,莫琳你怎么还和隔壁邻居有暧昧之嫌呢?读到第二本,全局的细节慢慢揭晓:莫琳心中也是有怨的吧!好在,她最后放下了过去,原谅了哈罗德、放过了纠结往事、沉浸悲伤的自己,对过去释怀,主动挽救了这场即将“咽气”的婚姻,和哈罗德重拾生活,他们开怀大笑的那一幕,我热了眼眶,这样用力的笑声,是对过去的告别、命运的反击,也是一股新生的力量和勇气。
奎妮和哈罗德之前的情愫,像是两块各自缺失的瓷器,找到了同样被嫌弃的同类,惺惺相惜,只是哈罗德忠于妻子,而奎妮却在这种“取暖”中难以抽身,终究陷入这场折磨自己灵魂和道德的爱情。她旁观,她写诗,她想尽一切办法逃脱却还是陷入了这场被自己唾弃的爱情,最终远走他乡,在海边小屋独自回忆和忏悔。
天空和太阳一直都在。只有云来了又去。别在执着于你自己,看看你周围的世界。
开始担心《奎妮的情歌》是否有替奎妮洗白的嫌疑?又是否多余?但这心里的情书使得奎妮的形象更加立体,也正是这种人物的多面性,让人心疼这位命运坎坷的女子。
奎妮,你心安放了吗?这首哀婉的情歌,我们都听到了。对你有一点点埋怨,也有一些些心疼。这样一个有才华却从不被关注的女人,孤老终身,好在最后的时光是安详的、平静的,当她躺在病床上,看阳光聚集、月光散落,回忆一生,面对结局。她的灵魂不在受限,超脱肉体:“行 行 行”、“行 行 行”,一个是梦、一个是现实,割肉一般凌迟着奎妮数十年,一个暗恋有妇之夫的第三者,痴情守候的等待者,赎罪后半生的老人,我很难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她,千人千面,这样的复杂性只让我怜悯,希望她在临终前喃喃地低吟声和温柔缠绕的线条中原谅自己,轻松地迎接最后一刻光的到来。
不得不敬佩作者文笔的厉害,以及译者强大的文学功底。把一切景语融作情语,风雨皆有情,花鸟皆有意,连空气都动人,更别说人了。不论是陪伴哈罗德的“朝圣游客”,还是奎妮的老伙伴们,他们的性格都可爱且闪光着,有笑有泪,即便是boss纳比,都叫我难以评价啊!
这场朝圣,份量如此之重,先是一个步行者,再是一个垂危的老人,接着是三个、四个…他们找回自己的缺失了吗?希望他们不要停,接着走,越过山丘,起码有充盈的灵魂在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