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这本书读完,在密密麻麻地做了20多页的阅读笔记后,才坐在电脑前战战兢兢地写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话。
一气读完,我和该书的译者郝明义一样,产生了类似的两种感觉。
先是羞耻。一直自认为是个爱好读书的人,到自己三十五岁这一年才读到这本书,几乎可说无地自容。同时,也未免懊恼:如果我能更早些读到有关如何读书的书,那我会少走多少阅读的冤枉路?
但,另一个感触则是:何其有幸,我竟然读到了这本伟大的书!我相信这本书将深远影响我的未来。
这本书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本指导我们如何阅读的伟大的书!!
这是一本让我不敢轻易评论的书,因为我觉得还没完全读懂它。
书的层次远超过我,令我目前无法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需要我今后多次重复阅读才有可能真正读懂。
作者说,主动阅读就是一种学习,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因此,我们每一次的主动阅读,我们都应该带着四个基本问题去读一本书。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我尝试按照作者的建议,对这本书进行了一次主动阅读,现在,请让我斗胆按照我对这本书所理解的程度,来回答这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整体来说,这本书是教我们如何去阅读一本书,尤其是如何分析阅读论说性的书。
第二个问题: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个问题的答案略微长点。
分析阅读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结构阅读(包括将书分类、找主题、列大纲、找意图等四个规则)
第二阶段是诠释阅读(包括达共识、找主旨、找论说、找答案等四个规则)
第三阶段批评阅读(三个评论的礼节规则及四个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那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具备分析阅读的必要,则需要采用检视阅读的办法,通过快速的略读和通读(翻译为粗浅的阅读,个人理解为通读),其中,如何做好略读,作者又给出了六条建议。
上述是分析阅读一本书(尤其是论说性的书)的方法,如果进行主题阅读(围绕一个主题,阅读一本以上的书),则又给出我们五个步骤。
当然,这本书还讲了如何阅读其他种类的书的方法,比如虚构文学、故事、戏剧、诗、历史、科学、数学、哲学等。
从检视阅读到分析阅读,再到主题阅读,层次逐级提高,而这三种阅读,都是建立在你必须具备基础阅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其实是小学毕业时就具备了的能力,而我们大多数的人,终其一生,都停留在基础阅读的水平上。
第三个问题,实在很难回答,以为当前的水平,我无法不同意作者的理论或者说观点。
第四个问题,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
它让我明白,我以前的阅读很多是错误的姿势,这是多么痛的领悟!之前的我,一直秉承好读书不求甚解,始终是处于检视阅读层次的被动阅读者,从未进行过主动的分析阅读。
对于这样一个读的广泛,却读不精的人,按作者的说法,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
这就是我对《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些粗浅的解读,再说一次,这是本伟大的书,这本书需要你自己去读,而不能仅听我的解读,我实不敢担此大任。
哦,还没说作者是谁。读完书后的好几天,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这是需要阅读多少书!需要多么的博学多才!才敢写、才能写出这么一本伟大的教我们如何阅读的书。全世界或许也只有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能做到了。原来,他们还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难怪有如此之博学。
仅以此文,推荐此书,愿每一个希望通过阅读学习知识(不是消遣的资讯)的人尽早读到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