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分享了喜马拉雅的“产品逻辑”,以及自己对语音时代和大数据及AI结合背后的思考,本人觉得非常值得一听。
分享的三个内容围绕这几点:
- 文明与智慧的汇集和分发
- 新工具平台帮助认知创业
- 技术趋势危机的应对之道
1.文明与智慧的汇集
嘉宾在分享开始前先表达自己对产品经理的看法:
产品经理一定是对科幻的爱好者,你对未来充满了幻想,才能去创造各种的可能。
过去预言的科技,如今基本都实现了:
而下图是作者最喜欢的,这张图给予的思考是:
人类的文明是不是有新的方式传达给每一个人?
而现如今,这么大量的信息量,需要一个“筛选”的工具。
人的需求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工具和技术
曾经有一篇报道,抨击所有的年轻人是不是都陷入到手机里去了?而19世纪地铁上的男人每个人都在拿着一份报纸,跟我们现在一摸一样。从始至终人类的需求都没有变过,变化的只是工具。
人类的一切的努力,都在试图让生命“延展”。
这个是喜马拉雅,近期拿到易观的数据,其中我们估值的由来,就是活跃用户日收听时长的128分钟乘以2亿,也就是254亿估值。
所以我们未来的做的事情是要让这128分钟,变成更多,成为一家千亿的公司。
这里我诠释一下,每个产品都有衡量自己体验的关键指标,而对于视频/音频这类的产品来讲,最能代表的体验核心指标就是「活跃用户日收听时长」,它代表了这款产品到底占用了用户多少时间,多少的忠诚度。
2.新工具平台帮助认知创业
这4年我们要做了2件事,外探内求。
对外我们尝试了各种产品,如果让声音更好的触达大家。
对内发现影音内在的价值。
编码的演进和变化,带来了喜马拉雅的机会。
我们也造了一个节日,这一天我们销售额5000万+
为什么声音会这么值钱,因为我们不是一个电台,我们是,知识,信息,见解,认知,以及人类文明的新出版形态。
广播的广告收入从来没有超过500亿,我们不会去抢这么小一个盘子。而出版20000亿份额,我们选择在这个盘子里分一杯羹,我们的天花板很高。
所以这四年来我们只做了体系的构建:
- 哪里来:500万主播体系与傻瓜式录音系统。(降低了主播录播的技术门槛)
- 哪里去:通过大数据精准寻找3.3亿用户。(大数据团队,把用户的各种行为,做成了1200个用户个人喜爱地图,用这个地图,反向去推导用户喜欢听什么,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千人千面推荐系统,这是带来2000万到3亿用户的变化。)
- 凭什么:完整的变现与收益机制,从素人到大咖,到机构。(让500多万人每个人都有收入,从年收入几百到上千万,让喜马拉雅变成一个创业平台,而不是分发渠道)
我们打造了一整套的体系,从内容生产,主播培训,以及盈利机制,最后是整个内容的分发。
2013年-2016年,我们做的都是免费的音频,从16年的6月6日,我们开启了付费。
而我们的逻辑:时间才是最值钱的,因为所有出版都是要花钱的,如一本书,一部电影,都是付费的生意。
而且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可以点对点直达内容制作者的特性,搭载新的系统才能继续进行知识服务。
我们内容的特点:
- 人格化:有背书
- 干货多:有内容
- 很好玩:有趣味
而且我们和所谓的“敌人”都成为了战友“”:
- 传统电台:内容双向输出,1200个电台的即时点播
- 传统出版:前置出版,后发出版
- 自媒体:汇集了20万+自媒体,5000+行业精英,500+明星入驻
- 其他平台:200+媒体,800+机构,2000+品牌,2000+高校入驻
3.知识与信息的汇集之后,就是有效的分发
APP时代的分发致胜——“大数据”
人工智能时代的分发致胜“场景化”
针对“场景化”我们推出了AI音箱:小雅
小雅是“产品”但又不只是“产品”,她是,一个带着温度的喜马拉雅实体邻家女孩,是一座以数据来织就的图书馆,一个以AI为表象的内容体系是从用户来到用户去的关怀。
小雅相比其他Ai音箱,最突出的功能点在于:路上听一半,回家继续听
且其他的一些特点:
- 排重处理:每次问“相声”,出来内容都不同
- 天气、提醒:常用小助手,快递算数对诗
- 聊天、撩妹:35万种聊天方式,陪伴孤独
- 儿童模式:防沉迷
- 个性化推荐:与喜马拉雅APP用户画像打通
- 自我进化:不断学习,不断增加新技能
小雅的语音AI操作系统则包括以下点:
- 声学信号处理“能听见”
- 语音识别“认得出”
- 语意理解“听懂了”
- 音源定位“哪儿都行
- 内容架构“听点啥”
- 成长体系“越来越聪明
最后嘉宾讲了产品经理一定要懂得自己的常量和变量,这个需要深度去思考。
以上就是就嘉宾的整篇的内容分享,以及我的部分诠释,希望可以对大家所有价值。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