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大药店还是小药铺,药斗总是占据着最显著的位置,上百种中药饮片,依照上轻、中实、下沉的斗谱摆放有序。
此外,本草们还相安一隅,平稳着彼此的呼吸,直到药人打开这个小世界,按照方剂配伍的秘诀将它们安放在一起。
人有六欲,药有七情,本草相遇,或君臣佐使,或相生相克,而真正的故事,也许就从这一刻开始。
龟龄集
让不同的本草相遇和配伍,便有了千变万化的可能,这自然最考验药师的功力。
相传明朝嘉靖皇帝自幼体弱多病,两位道士进献了一味由多种药材炮制而成的仙丹,取长寿之意,命名为“龟龄集”。服用之后,嘉靖皇帝果然体格强健起来,龟龄集遂成御用“圣药”。神秘的药方最终被偷偷带出皇宫,来到山西太谷落地生根。
然而直到现在,龟龄集的完整组方和炮制方法依然属于至高机密,只有传承者本人知晓。而其他所有药工,只能学习掌握制作技艺的单个环节。但仅仅打开部分解密的药方,就足以让人惊叹。
地上跑的鹿茸,海里游的海马,天上飞的蜻蜓。天冬、地黄、人参,涵盖天地人三才。龟龄集被称为养生“国宝”,这是千百种中成药配方中用料最多、工序最复杂者之一。
枸杞、熟地、石燕、天冬、大青盐,可谓五色俱全。炮制所需辅料有陈醋、黄酒、蜂蜜、姜汁等多种,堪称五味杂陈,其炮制过程更可谓别具一格。
例如鹿茸,一般皆辅以黄酒炮制,而在龟龄集中则使用晾晒三年的陈醋。公丁香要用花椒水浸泡,并炒至蒂头出现白点为止。熟地黄必须历经九蒸九晒。一共28味本草,经过99道大工序,方能修成正果。
中医的博大与奥妙,实乃非常道。经历了前人千百年的观察、使用和比较,凝固灵性和智慧的龟龄集应运而生。
本草配伍如同高手对弈,棋盘星星点点,棋子互为因果、唇齿相依、相杀相生,终成千古名局。
中医组方有君臣佐使之说,此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闻·至真要大论》说,主药之谓君,佐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以龟龄集组方为例,它以人参为君药,人参乃“补中之王”,久服令人耐老,配以鹿茸等为臣药,有滋阴补血、强筋健骨之效,佐以海马、苁蓉、蜻蜓等以补肾兴阳之功,再配以枸杞、淫羊藿、菟丝子、破故子、牛膝、杜仲、熟地等药材,各有其功效。综合全方,以补气固肾、强身健脑为主。配伍其它养阴、生津、润燥之药,相佐相使,气血双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慢性滋补验方。
君臣佐使,古朴而生动的称谓,构成了中医药配伍的原则和格局。千百年来,在一代代药工和药师的不断实践中,终成珍贵的宝藏。
杜仲与牛膝
本草相遇并不总是万千人海,也常有彼此相望。杜仲和牛膝就是一对传奇,它们的故事还得话分两头。
奇峰林立,溪谷纵横的张家界是古老生物的庇护所。百万年历史的野生杜仲树像植物活化石,隐秘在这片世外桃源里。
早在两千多年前,杜仲就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杜仲通常以干燥树皮入药,味甘、性温,有补肝肾、强筋骨、固经安胎的功效,是名贵的滋补药材。
杜仲在中药配方中经常与别的药材配伍,以增强其功效,但一切要先从采下杜仲树皮开始。高温湿润的季节,杜仲树皮形成层细胞分裂旺盛,树皮最容易剥离。杜仲树生长极为缓慢,生长15年才能取皮入药,传统的伐木去皮,直接导致野生杜仲树林的成片消失,而现代发明的半环剥法则不会。
以砍刀破口,以竹片剥树皮,小心翼翼避免伤及树皮内层,同时只剥去树皮的二分之一,用这样的方法,三到五年之后,杜仲树又能恢复元气。珍贵的杜仲,需取之有序、还之有道。本草如人,循环往复才是长久之道。
压平、对晒、细致加工。
黄河冲积形成的肥沃土地上,盛产著名的四大怀药。冬至刚过,已经开始下霜,在土地上冻前,必须把牛膝采收上来。
牛膝是四大怀药之一。入药的牛膝,是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古人认为它状似牛的膝盖,所以命名为牛膝。
与杜仲类似,牛膝也有着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不同的是,牛膝还可以逐淤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怀牛膝根长,取之必须谨慎,绝不能用大开大合的挖掘机。中医里有句俗语,无牛膝,不过膝,说的是牛膝对治疗膝盖以下腿部疾病疗效甚佳。
但中医里讲就追踪溯源,腿疾多与肾主骨有关,治标也需治本,因此,牛膝常常与杜仲配伍。杜仲主补肾,牛膝壮筋骨,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中药七情
本草间的情投意合并非孤例,事实上,本草的七情昭昭,相比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本草间的配伍有七情之说,分别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
单行,指药材单独入药,而其它六行,都是本草相遇后截然不同的关系。
相须指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明显增强其原有药效,李时珍形容:“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杜仲与牛膝配合就是典型的相须案例。石膏与知母配合,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大黄与芒硝配合,增强攻下泻热的功效。
相使,即在性能功效上,有某种共性的药物主辅相配,辅药可助主药提高功效。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黄苓配大黄治清热泻火。
相畏,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或功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甘遂畏大枣,半夏畏生姜。
相杀,是相畏的深入,指一种药物能降低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羊血杀钩吻毒,金钱草杀雷公藤毒。
相恶,指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生姜恶黄芩。
相反,即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乌头反贝母。
蝎子和蜈蚣
蝎子和蜈蚣在中药人看来是极好的药材。蛰伏于绿荫、洞穴中的爬虫开始蠢蠢欲动。
在中国,蝎子被称为五毒之首,蝎子一旦被激怒,会在蛰人的同时,从尾部的毒囊中排出毒液。轻者使人局部灼痛、麻木,严重的全身中毒。
蝎子是最常用的动物药材,动物药,是中华本草的重要品类,《本草纲目》收载动物药400多味,分为虫、鳞、介、禽、兽、人各部。
虫部如全蝎、蜈蚣;鳞部如海马、蛇蜕;介部如牡蛎、珍珠;禽部如鸡内金;兽部如鹿茸、牛黄;人部如血余炭,即用人发制成的碳化物。
蝎子作为中药材被称为全蝎,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据《蜀本草》和《开宝本草》记载,1000多年前,中医就已经认识到全蝎能穿筋透骨,治疗中风、抽搐等顽疾,而蝎子,更是配伍应用最多的动物药之一。
蝎子昼伏夜出,喜欢躲在隐蔽的夹缝中,但在荧光灯的照射下,它就立刻无所遁形。找准蝎子,手起夹落,干净利索。蝎子富含人体所需的22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这让蝎子酒大受欢迎,但以之入药,配伍其它本草,蝎子还需经历特殊的炮制加工。
先将蝎子浸入冷水中,淘去泥沙,漂洗干净,随后放入沸腾的盐水中,翻煮炮制。极品全蝎有着全身挺硬、脊背抽钩的特点。全蝎炮制的关键之一,是掌握脱水程度,如脱水不足,容易产生霉变,而从声音的清脆程度判断脱水程度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煮好的蝎子要过冷水降温,放置在通风处阴干,上好的全蝎有容易识别的外观标准,外观形状完整,八个爪两个螯,另外尾尖高高翘起,尾珠是呈金黄色的,背部没有盐霜。
清明至立夏,是最佳捕捉时节,此时捕捉的是蛰伏了一个冬天的野生蜈蚣,此时的蜈蚣尚未大量取食,体内纯净,是上好的药材;而立夏以后,蜈蚣要繁殖。
同全蝎一样,有毒的蜈蚣也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早在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蜈蚣入药的记载。
将长竹片插入其头尾,绷直,大小整齐的蜈蚣才是上品药材,也便于均匀晾干。避免暴晒,一定要阴干或烘干,水分脱到80%到90%左右,是入药蜈蚣的最佳品质。
蜈蚣与全蝎都是节肢动物,同为有毒之物,都具有走窜通筋的功效,但各有所长,从生活习性就能窥得一二。蝎子善于守株待兔,能穿筋透骨,对固定部位的痉挛有更好的疗效,而蜈蚣行动迅速,走窜之力最速,因此搜风解毒力更强,而两药合用相得益彰,外则息风止痉,内则通络止痛,故而祛风定痛效果极佳。
本草有执,它自呈现着邂逅时的千般姿态,万种表情。但对中华药人,无论是凝结前人智慧的配伍七情,君臣佐使,还是药斗中仍在上演的每段故事,都因有缘相遇,答案早已注定。